旷有元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410006
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提问;课堂教学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提问越发重要,因此,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创造有效问题情境激发活跃学生思维
提问教学其实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很普遍,许多教师往往都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穿插一些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但是,仍旧有许多教师忽略了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对学生开展提问环节时常常过于随意,没有对问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回答进行过多的关注。这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提问的质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对提问问题的建设和研讨,甚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探究,为学生创造出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精巧提问.中主动思考,养成爱动脑的良好数学习惯。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适时引入提问环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状态,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给他们注入生机和活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理数》一课时,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并且能够将有理数进行正确的分类。因此,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对有理数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提问环节,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推动课堂教学发展。首先,教师可以创造问题情境同学们,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你能把你所认为的五种不同类型的数写出来吗?你知道有哪些种类吗?说一说你是按照什么来划分的?在学生进行自主分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鼓励,引导学生在划分数的时候应当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理解。然后,在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根据你们刚才所学的知识,判断一下0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整数吗?0一定是正整数吗?整数一定是自然数吗?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间中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分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了有效的问题情境,有效的导入教学内容后,利用问题来巩固学生的知识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创设趣味问题情境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完善着教师的教育观念,许多初中数学教师逐步意识到课堂提问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应付的事情,更多的是作为一门教学艺术。只有充分把握好提问的有效性,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中,许多数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过为单一乏味,缺乏数学学科该有的魅力。这样直接导致初中生无法在教师的提间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注重为学生创设出趣味问题情境,以此来营造出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利用趣味数学课堂无形的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板性,引导他们在提问思考中不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相交线》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经历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的探索过程中主动对图形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进行辨认,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说理能力。为了营造出趣昧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对课堂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下面给学生呈现美丽的跨海大桥的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这张美丽的图片中,你能发现直线之间存在的关系吗?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思考直线的位置关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趣昧问题情境就得以创建,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唤醒,课堂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
三、在预习新课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问题意识。
在每节课结束布置作业时,可把预习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并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下节课课前检测及新课的讲授紧紧围绕预习提出的任务展开教学。通过预习,学生对新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一些简单的知识学生已经解决,但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总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疑问,这就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认真听课的欲望。在自学预习中形成的问题学生会格外注意,在听课学习中始终带着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去学习,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独立思考质疑知识的习惯。
新课改后,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形式,但在数学学习中过多的合作学习会让学生对学习知识浅尝辄止,不能深入理解,依赖心理严重。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往往是记忆最深、理解最透的知识。因此,在课堂中恰当地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培养学生必要的独立思考质疑知识的习惯非常重要。首先,要采取一定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培养学生有理有据,严谨治学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有根据、有条理、有序进行思考提问的习惯;再次,要给足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合理组织学生,采取设问、纠错、竞赛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质疑、探索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结论:总之,在教学中常用的“课余预习、发现问题一课前检查、达成问题一目标导学、探究问题一教师点拨、深化问题一当堂训练、强化问题”的教学模式,成为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好方法。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带着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中解决问题,收获满满,既收获了学习的信心,又完善了知识的建构。
参考文献:
[1]黄啟勇.问题导向,助力初中数学复习课开展[J].数学教学通讯,2020(08):73-74+76.
[2]孙先艳.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J].华夏教师,2020(08):14-15.
[3]王贞.寄宿制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127.
[4]李新海.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