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木兆吉
[导读] 进入新世纪后,全球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亟需培养一批有想法、
        木兆吉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祥和学校      674100
        摘要:进入新世纪后,全球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亟需培养一批有想法、敢创新的技术人才,而物理学科作为一门集工具性和表达性于一身的科学学科,更应该勇担重任,在实验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持续增强学生个人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立思考、敢于创新、追求高远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思维;培养
        引言
        创新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灵魂,是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我国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到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授课教师就应把教学重点放在人类尚未解决的问题与领域中,鼓励初中生群体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探索,通过长期的引导、教育与熏陶,用创新理念指导教学过程,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合格中学生群体。
一、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创新的思维组织课堂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按照知识传授的过程来进行讲解练习、测验等基本的课程,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会逐渐的形成习惯,并且做到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反馈得出一定的经验,从而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快速的应用已经学到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首先要用创新的思维组织课堂,一方面从形式上进行创新,给学生一些新鲜的感觉。另一方面,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能够在各种互动性强的更加直观的教学情境之下,有更多自己的思考和主动的探索行为。鼓励学生们进行一题多解,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且教师要给学生做出榜样,让学生可以模仿教师,在模仿到一定程度,学生会自主地将各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这样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就获得了提高。而素质教育改革一直强调,要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具有开放的心态,要兼容并蓄,要带着开放灵活的思维组织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创新意识和行动。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更新教育模式
        伴随信息化水准的持续加强,多媒体技术被普及到各阶段具体教育活动中。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高效提升课堂的教育成效,而且还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延伸学生视野,对加强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价值。对于中学物理教育来说,将多媒体技术引进教育活动中,可高效落实学生创新能力培育。在具体教育活动中,物理教师应切实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物理实验、物理学现象与物理知识。

这一新型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加强学生对物理理论内容与实践过程的了解,还可在培育其创新能力层面发挥积极作用,并且对于推进初中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们的创新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创新的发起者,所以,如果只是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学生学习如果带着功利的想法,只是为了考试或者将来找一个好的工作,那么,他们对学科本身实际上没有任何兴趣,只是把它当成了获取某些机会的手段。学生带着这样功利的想法进行学习,效果也不会非常的显著,学生学习的成绩和他们在相应的学科领域做出的成绩也不会非常的突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求知的热爱情感,激发其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进行学习深入的钻研,带着问题的疑虑去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教师要充分的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在学习方法方面加强指导,引导学生都能够真正的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有更多的启发。善于增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通过实验以及逻辑推理等方式将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要让学生善于提问,善于质疑带着对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检验的想法,学习这门学科。所以,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索能力。
四、设计教育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情境教学作为新课改视域下独具特色的教育手段,经过教育情境设计,使学生更为直观地领悟物理知识,并且还可在情境中培育其创新能力。例如:在“自由落体”相关知识的教学时,物理教师可利用模拟伽利略关于自由落体的实验实施情境教学,并在此过程中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在物理实验开始前期,教师可指导学生思考,例如:物体实际下落速度包括哪些影响因素?这时学生表示与物体实际重量相关,物体重量越大,其下落速度便越快。而在思考环节结束后,物理教师可组织学生依据各个结果展开探讨,并证明自身结论的合理性。随后,教师可运用足球与篮球展开具体实验,并在相同高度下同时放开篮球与足球,最终获得两者同时落地的结论。而篮球质量大于足球,借助这一实验可证实物体实际下落加速度与质量无关。之后为保障结果的科学性,教师可在不同高度放下质量相同的篮球,所得结论便是高度偏低的球体先落地,得知自由落体运动与时间有关。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借助情境教学,可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发挥其创新能力,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的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让兴趣引领学生前进,学生不断去探索,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华南.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C]..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2辑).: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73-75.
[2]杨建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69.
[3]陈爱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20):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