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陆廷良
[导读]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极强的抽象性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
        陆廷良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刘官街道旧普小学553516
        摘要: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极强的抽象性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因为本身能力的限制,使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较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策略
        什么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学习与数学问题思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自身独立的思维模式,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脑海中转化为具体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数学难题进行有效解决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就是依靠思维能力进行理解并掌握,因此,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巧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小学很多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学中学生缺乏有效的思维框架,从而难以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并结合数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而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利用图形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所学知识,并使之逐渐能够应用数形结合的知识解答问题。如在进行“周长”这一节内容的讲解时,单纯告知学生长方形的周长公式2×(长+宽),学生在运用公式处理一些比较复杂,需要灵活解决的问题时就难以进行应对。如果我们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到此知识点的讲解中,通过绘制相应的长方形或借助长方形教具,再运用周长的定义: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长度之和,学生就很容易明白长方形的周长是其四条边相加,计算时可以应用四条边相加进行计算,也可以用两倍的长加上两倍的宽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周长公式2×(长+宽)进行计算。在此例题的解答过程中,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更好地内化长方形周长的相关知识,在遇到与长方形周长相关的知识时,学生也会更好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解答,从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特点,将数学知识与数形结合思想有效融合,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不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在小学数学知识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进行教学,学生会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学生会更好地体会数学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我们在进行“四则运算”这节内容的教授时,单纯告知学生四则运算的法则,如含有乘法、除法和加减法的四则运算优先计算乘法和除法,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优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0不能作为除数参与运算等,学生在进行四则运算时,缺乏有效的数学思维支撑,面对一些复杂的题目时就难以应对。

在进行此知识点教授时,借助学生的生活实践会提升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并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四名同学到学校的图书馆借书,其中三名同学分别借了两本与语文有关的书籍,两名同学分别借了三本与英语有关的书籍,四名同学分别借了四本与数学有关的书籍,请计算四名学生总共借了多少本书。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并且需要学生应用四则运算进行解决,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会更好地体会四则运算中乘除法、加减法之间的结合运算,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相关性,从而对此知识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刻,其逻辑思维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提炼其与学生生活实践中的联系,在讲授数学知识时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将知识点进行具体化和逻辑化,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将知识直接教授,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其思想中也难以对学习知识进行串联,难以寻求知识点的关联性,发现其中的逻辑,自然在遇到一些复杂问题时,也难以运用逻辑思维进行解决。在教学当中,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通过思考不断对所学知识进行串联,就会更加深刻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更好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其中教学中巧妙设置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如在进行“大数的认知”这节内容时,如果单纯告诉学生10万是100000,学生则对其缺乏有效的认知,难以形成对十万的思维概念,如果在教授时教师设置问题,请计算10万张纸摞在一起有多高,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进行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难以直接获得答案,其需要思考有效的解决办法,首先其必须知道一张纸的高度,而通过尺子难以测量一张纸的高度,其可以通过测量一本书的高度,然后通过除法计算出一张纸的高度,然后就可以计算出10万张纸的高度,当他们计算出10万张纸大约高度是10米,约3层楼的高度时,其会更加理解10万所代表的概念,并且在思考问题时,学生会有效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在进行“角的测量”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纸杯,并在纸杯的壁和底部各画两条相交的直线,让学生通过量角器测量两条直线的角度,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完成,这个问题学生难以通过直接测量得到结果,其必须借助其他工具将这个角度还原到二维平面上进行测量。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有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并且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知识点,巧妙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鉴于逻辑思维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数形结合思想、学生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进行教学,并巧妙设置问题,努力使学生思考,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姗姗.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教师,2018(S2):29.
[2]张衍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93-94.
[3]苏秀敏.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26-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