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式解析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周歧常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懂知识,
        周歧常
        广西百色市民族体育中学 533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懂知识,更重要的是创造知识。也就是创造和创新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就需要创造性思维的支持。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致使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研究课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式解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方式;解析
引言
        初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性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思考科学的教育方式,能使学生吸收知识内容,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解题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创造性思维在培养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及认知能力,对学生展开分层教学,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在正能量的求学氛围中,避免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深入探究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解题过程中能应用多种解题方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数学思维研究是数学教学领域中比较活跃的课题,学者们对数学思维的内涵有不同的看法。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数学思维则是以数与形为对象,通过判断推理解决问题,从而揭示对象联系的思维。数学思维品质主要表现在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深度,表现为,能细致地分析和洞察问题的关键本质属性,克服思维的表面化,在教学中应重视概念的形成。数学思维的广阔性集中表现为,能从多方面考虑和用多方式表达,从不同的解法中选择最佳的一种。数学思维品质相互联系,广阔性与灵活性彼此制约,深刻性是品质的基础,必须全面发展数学思维的各个品质。
二、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途径
        (一)满足学生创造性思维需求
        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培养过程中,教师需把握教学尺度,在学生无法解决难题时,教师应当予以提示,避免学生长时间无法解决问题,最终产生学习疲乏感,影响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衔接,让学生认识到不等式的内涵,并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学习内容,比如家长带孩子玩跷跷板,孩子接近跷跷板顶部时,若家长并未起身,孩子便会处于空中,教师告诉学生这也是不等式在生活中的一种体现,并以此代入数学问题,在不等式“x+3>6”解析过程中,哪些不是不等式的解?教师先针对给定的数学问题进行解析,后续的解题过程要求学生代替教师进行处理,学生在表达对应的数学结果后,能完成相互出题的过程,通过问题的深层次研究不断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培养学生归纳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公式的引入是从某些具体例子开始的。部分学生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得出结论后直接承认并应用,如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是从个例归纳推理出一般规律。探索解决问题时常运用归纳思维。培养归纳思维的素材有很多,数学思维教学要与培养归纳思维相结合。数学概念教学要关注其形成过程,观察分析实例,让学生抽象出其共同属性。如代数式概念的教学,教师要先引入一些具体式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出其共同属性,进而归纳代数式的概念,这样可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归纳思维能力。
        (三)系统提炼知识体系,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单一性思维方式,而是发散性思维、直觉性思维、形象性思维等思维模式的结合。在数学的教学中,需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对问题的解决与知识体系构建的共同进步,进而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和整合,并且提炼出知识点之间相关联的部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中,需要分清知识点的基础与引申,通过基础进行知识点的扩散、引申与迁移,最终又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使所有细节部分补充整体知识框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扩展。
结束语
        初中数学的知识相对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乏味,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调动课堂氛围,保证课堂氛围的活跃性,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有效的调动。数学课堂可展开逻辑推理游戏或者展示动态图片,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下获得数学知识,并通过数学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具有学习压力,从而积极探索深入知识,采取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难题,完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建梅.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1):35.
[2]麦蔚锋.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与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04):141.
[3]常艳雪.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9(01):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