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借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赵旺录
[导读]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如果前期未能打下扎实的数学功底,想要全面的理解该

        赵旺录
        甘肃定西临洮县洮阳镇五爱小学   (甘肃省  定西市  730500)
        摘要: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如果前期未能打下扎实的数学功底,想要全面的理解该年级的知识内容存在一定的困难,再加上许多教师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难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对数学学习有抵触心理,这也导致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一直处于较为低下的局面。基于此,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受到了广泛追捧,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给人们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就连教学领域也频繁出现它的身影。通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课堂上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信息技术;巧妙;运用
        引言: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了,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优势也日益凸显出来,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局得到突破,还能进一步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发展。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信息技术难以充分发挥其重要的功能。本文将对信息技术借用的优势进行分析,并结合当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学习了六年的数学,他们清楚的知道数学的学习需要较强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然而大部分学生该能力都偏弱,这给学生造成了学习的困难。再加上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光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还需要理解大量的图片、数学符号、图形、线条等内容,对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小学生而言,无疑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信息技术有图像、声音等直观的功能,能够将数学中的抽象知识转变为形象、简单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图像、声音的教学内容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第二,有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运用信息技术给以为学生打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学习情境,使得数学课堂更加多变、灵活,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还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高效的进行学习,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的现状
        根据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的运用现状发现,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太过于重视形式化,在课件内容设计时没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内在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部分教师会引入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动画的内容与教学内容关联性不大,使得动画失去了教学的功能,然后在讲授知识时,还是运用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传导。除此之外有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充满兴趣,会将很多有趣的内容增加到课件中去,这使得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信息化课件的制作,不仅会增加课堂教学的难度,还使得课堂内容太过于繁多,对教学的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
        三、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首先,教师需要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抱有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够接受新型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建设,使得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其次,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要合理的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环节,使得整个课程的结构设计是合理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进行高效的教学。如教师想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作为新课的导入,那情境的设计篇幅不能太大,通常在3分钟左右即可,小学生的注意力是十分有限的,篇幅过长会使得学生力不从心,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是又因为时间过长被消磨殆尽,使得教学难以达到想要的效果。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圆柱表面积,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圆柱进行展开,时间维持在1分钟左右,然后让学生探讨圆柱展开后的图形。这样不仅设计的情境与教学内容相关,还能合理的控制课堂教学的进度,使得教学更加高效的进行,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另外,教师还需注重信息技术运用的时机。信息技术虽然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但是也需要教师进行灵活巧妙的运用,以此来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学生思路受阻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引导,让学生突破思维的困境。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学生很难想象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的现象,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有效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慧 唐山德.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思路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3).
[2]岑其宁.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