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雅真
福建省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 362700
摘要:
管理好班级秩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是教师的主要责任和职能。不过,在当前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当转变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管理,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使学生在管理好班级的同时,获得素质、能力方面的提升,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以小学生为例,首先对班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然后主要总结了自身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践经中的成功实验,以期能为各位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班级学生;自我管理;策略
如何引导班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当前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关键课题,因为这不仅仅关系着班级管理的成效,同时还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影响极大。为此,教师应当加强相关的研究、探讨与实践,客观认识到班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并采取科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一、班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掌控着一切,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其中,服从教师的安排,执行教师的计划。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确实可以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但是其缺点是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难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觉性,更阻碍了学生的其他各项综合素质、能力发展,这样的班级管理已经不能再被当前的教育理念所认同和推崇。
近些年,我国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它可以说是当前我国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为我国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完善、涵盖面广,重点从学生的个人主体角度出发,对其适应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素质、能力要求进行了完整的说明,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便是要求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1]。学生自主发展的内涵是,要让学生能够找准自身的社会定位,并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对自我发展做出规划,同时对自我进行管理,最终达成自我发展目标。显然,在如上所述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是难以实现自我发展的。而如果教师转变方式、方法,引导班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理班级,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体会到自我管理的意义和成就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式、方法,便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素养。这不仅仅是能够同样保证良好的班级秩序,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今后的长远社会性发展影响重大、深远。因此,引导学生进行班级自我管理,可以说是具有高度必要性的。
二、班级学生自我管理策略实践总结
(一)引导学生树立起自我管理的角色和思想意识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已经习惯了处在被管理者的角色和地位上,教师怎么安排,自己就怎么执行,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所以突然让学生自己掌控班级、管理自我,一开始会让学生非常不习惯,可能出现各种混乱的局面[2]。而要想避免这样的情况的话,作为教师就应当在先期,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树立起自我管理的角色和思想意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决定着班级学生自我管理的推进成效。
为此,我在实际的教育工作当中,一方面是引入了名人自我管理的小故事,来让学生看到自我管理者有多么的强大,如富兰克林通过严格执行自我管理计划,最终成长为了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毛泽东通过自我管理,则成为了解放全中国的一代伟人等等,这些故事都极大的刺激了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欲望。另一方面,我根据这些人物故事,向学生进一步阐述了自我管理的意义、作用、价值,为什么要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和以往的教师管理有何不同,自己需要怎样调整心理和角色认知等等,帮助学生做好了自我管理的身心准备工作,完成了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过度,树立起了自我管理的思想意识。
(二)根据班级管理需求科学设置小岗位
为了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真正实现自我管理,教师还应当根据班级管理需求科学设置小岗位,目的是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在管理中的定位,以便学生能够学习、掌握到相应的管理方法,提高自我管理成效,保证良好的班级秩序。
在这方面的工作上,我首先是对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梳理,将班级管理划分为了纪律、清洁、作业、值日等若干的板块,然后在各个板块下,设置了一个总管理责任人员,总管理责任人员之下,以前后三桌为一个小组,又分设了组内管理责任人员,即小组内的成员,各自负责区域内的纪律、清洁、作业等管理,并将管理情况汇报给总管理责任人员,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的效果,所有学生都得到了公平的管理锻炼机会,都需要承担起管理的责任与义务。而且,我还实行了小岗位的轮换管理制度,每个学生每周轮换一次管理岗位,体验不同的管理内容,得到全面的培养、提升与发展[3]。
(三)组织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在班级管理中,必须要具有制度的安排、指导和约束,尤其是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由于学生本身就缺少相关的经验,因此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为支撑,便同样可能导致管理陷入混乱的局面。
在所采取的具体工作方法是组织班级学生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任何人针对任何的管理内容,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应当做到什么样的标准,对于管理优异的学生,给予什么样的建立,管理不好的学生,又需要接受什么样的处罚等等。之所以要让学生自己提出意见,这是一方面是为了突出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自己所提出的制度意见,在后期的执行过程当中,对他们才更加具有指导和约束的效用[4]。
(四)提高班级学生自我管理的民主化
在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过程当中,必须要避免“独断”的情况出现,因为当前的小学生大多性格突出,但同时又缺少相关经验,容易引起各种矛盾,这是必须要避免的。
为此,我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着力提高班级学生自我管理的民主化,每周开展一次班级管理会议,一方面让学生对过往一周的班级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共同探讨有哪些不足?哪些改进?如何改进?另一方面让学生将管理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反映出来,共同分析在今后的管理工作当中,应当如何避免矛盾再次发生,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方式,来决定最终的管理决策,彻底消除矛盾,避免“独断”。
(五)予以学生及时的干预和鼓励
在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中,不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是不能避免的,作为教师虽然“交出了”班级的管理权,但是其同样需要对班级管理情况进行总体的把握,予以学生及时的干预和鼓励。
例如,我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会随时细心观察学生的自我管理情况,对于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在思想与行为上有所改进的地方,都会立即给出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进步,以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信心,使其能够更加严格的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班级。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做得不好的地方,思想、行为上欠佳的地方,我也会及时的指出,引导他们认识到错误的所在,并给出对他们自我管理改进的指导,使其不断的完善、提升自我。
三、结语
在如今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教师应积极尝试推进学生自我管理,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觉性,以及各项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孟颜.试论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干部落实班级自主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97-198.
[2]牛瑞秀.民主治班——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2):194-195.
[3]潘惠萍.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策略[J].教书育人,2019(01):72-73.
[4]史立国.激活学生自主管理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J].华夏教师,2018(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