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途径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陈麟燕
[导读] 德育教育的成功是长期养成教化的结果,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陈麟燕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  215400
        摘要:德育教育的成功是长期养成教化的结果,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优秀德育品质形成于生活的很多细微方面,包括日常行为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尊师爱幼风尚等等。教师作为投入教育事业的一支骨干队伍,更应发挥教育应有的作用,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进步,更应关注学生品德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为养成教育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细化养成教育;思想品德;学校德育
        引言: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关乎于学校的校风校纪、校容校貌,更是对学生自身成长起到重要影响。所以,德育应作为学校教育培养过程中的一大重点内容,应落实到工作任务中,通过各个环节细化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对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下几点关于学校德育教育的途径。
一、坚持德育主线,健全德育管理
        学生的德育工作离不开养成教育的发展,而抓好德育的关键,则必须建立健全德育管理组织机构,提高学校领导及其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才能把学生的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一般情况下,学校都会建立层级管理机制,其中以学校—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年级组—班级—科任教师为教育主线,并将德育管理明确到各个级别,由此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有条不紊的促使德育工作顺利开展,保障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与此同时,也能通过细化养成教育,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正确思想品德观念的形成,使之在学校教育管理约束中来达到品德提升的目的。
二、整合德育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德育是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而德育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辅助,因此,在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整合生活中的德育资源,多多引入身边优秀的德育教育事例,如典型人物、英雄事迹等等,这样才会引发学生共鸣,感到真实可信。除此之外,网络资源也是可以用来作为德育教育的一种方式,网络媒体、新闻有众多名人轶事,都可以用于学校德育教育中,来弥补学校教育中德育题材的匮乏,通过多种方式的德育资源整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促使学生眼界更为宽广,丰富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发挥良好的教育成效。此外,学校德育工作应遵循由简易繁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开展德育活动,使其学生能够从简单、通俗易懂的德育故事中,明白重要的人生道理,并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入手,为自己的思想品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德育资源整合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将重大的新闻、热点事件、焦点话题等作为重点内容,并强调趣味性、教育性的有效统一。
三、创新德育方法,开展德育活动
        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认识到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的,所以在教育方面应做到因材施教,有目的、分层次的展开德育教育,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情感作为德育教育的一大重要属性,只有充满情感的教育,以情育人、以情感人,才能起到情感内化实效,促使学生感同身受、身体力行。与此同时,应充分发挥学生活泼好动特性,开展趣味性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欢畅的氛围中提高对德育的认识。比如,学校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文艺汇演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增强学生荣誉感的教育机会,促使学生形成坚硬的意志品质,从容不迫的应对生活困境、富于挑战,提高抗挫抗压能。
四、加强家校联动,细化养成教育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除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外,还应充分融合家庭教育,只有家校联动,才是细化养成教育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学生最初的思想行为与观念都与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为切实推动学生的德育教育,应充分结合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并要求父母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促使自己成为孩子学习与效仿的榜样,实现与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配合,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定期开展家访活动,进行意见交换与信息交流,确保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更加细化与完善。
五、改进德育评价,促使习惯养成
        一方面,德育教育应鼓励正向激励性评价。喜欢夸赞和表演是每个人的共性,尤其是对于身心发育尚未健全的学生来说,给予激励性评价更是能让他们获得认同感,激发自信心。因此,以表扬为主,少批评,是践行德育工作、扬起学生自信风帆的一大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应讲究批评艺术。批评是非常讲究学问和方式的,在德育教育中,批评不可避免,但教师应以少批评为原则,探索有技巧的批评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化批评为动力。例如,对于表现优异、成绩好、品行优秀的学生,应该在予以赞扬和肯定的同时,又要提出要求,让学生懂得谦虚,不要骄傲自满;对于表现较差、不专心听课的学生,可以通过眼神示意方式来给予提示,或是适当的冷处理方式,共同给予学生和教师一个缓冲期,在反思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六、结论
        综上所述,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重难点内容,关乎着学生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应该肩负起德育教育职责,重视德育工作的执行,创新德育养成教育模式,将思想品德浸透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思想品德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冯富廷. 略谈新时代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 新课程, 2019(5):41-41.
[2]邓茂强.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初中德育教育质量的方法略谈[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7):150-150.
[3]宗得彦. 略谈班主任对初中生德育的创新[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6):163-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