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张桂花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环境下,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目标也发生了较大的変化

        张桂花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第二中学4222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环境下,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目标也发生了较大的変化,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增加学生地理知识储备量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地理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的培养,并能够根据要求将所学地理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生活问题的处理之中。另外,教师在地理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引言:在新课程理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面对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新课改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教学,还要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课堂上感知、领悟地理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真正保障地理教学质量。基于这一目的,文章就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地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一方式来有效降低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陌生感,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趣味化、生活化,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改变对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的认识,形成较为深刻且直观的理解。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入教学课堂中,结合实际生活来对学生进行案例讲解。而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自然需要具备较强的能力,学会观案生活、收集生活中的资料。所以说,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设计生活化问题情境
        教育与生活两者之间本身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内知名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对此早有定论。将生活元素引入地理教学当中,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形象的认识与理解激发学生自主观察、主动思考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好地理课。当然,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将生活元素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探究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使所引用的实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也可以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加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以地理课当中“多变的天气”为例在教学中可以拿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带动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提示学生影响天气变化的常见因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二)设计生活化习题感知地理魅力
        将生活元素引入地理课程教学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授课环节,还可以延伸到课下的作业练习当中。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课下偏向于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使用题海战术,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试能力。这种做法从短期时间来看确实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效果,但是对于学生地理学习的长期发展来看具有很大的负面效应,阻碍并且打击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基至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如果在日常的地理练习当中也适当加入生活元素,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从繁重的题海当中解脱出来,充分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与魅力。这里以“地球的运动”课后习题的设置为例来说明教师可以引用毛主席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来提学生这句诗在实际生活中是否可以找到科学依据,并进行适当地解释?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地球的公转与自转运动,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
(三)组织生活化教学活动
        中学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师生摆脱传统教学当中唯考试论的错误观念,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地理课程的秉承上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地理现象,并剖析其后面涵盖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明确地理学习的真正目标是应用于生活,而不是单纯地应付考试。为学生组织生活化教学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地理知识的印象与掌握程度,同时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源于生活,有效提高学生地理问题分析与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我国的水资源》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即帯领学生观察记录生活中一些浪费水的现象,并按照生活中水资源浪费情况要求学生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探讨与分析这样就能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生活化课后作业
        地理学习有效延伸拓展到课后生活之中,这样就能将生活化教学有效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之中,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之中学习、应用地理知识。例如,教师在完成《因地制宣发展农业》这一课时内容教学之后,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就可以使用主题活动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具体而言,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可以设计如下作业:“自古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农业,现如今更是如此,党和国家在对待农业、农民与农村的三农题之上更是高度重视,并旦还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希望以此来减轻农民的负担。既然农业这么重要,我们究竟要如何发展农业呢?请同学们在课后深入农田,并联想设计出十年后理想农村的图画。"借助于这一创造性的课后作业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让学生的能力能够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从而真正实现生活化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结论: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手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为此,初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准确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价值,积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体验中掌握地理知识,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卜聪强. 初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2]陈秀英.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20(22):115-116.
[3]田静.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指向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S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