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星
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第一中学 335300
摘要:在人文精神中,不仅对杰出历史人物的高尚情操进行了展现,还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进行了体现,更是对中国的文化自信进行了彰显,而这些,也正是历史教师对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培养的意义所在。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精神;教学培养
引言
人文精神是人类一种普遍性的自我关怀,它具体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怀,肯定并塑造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关注点在于人类价值和精神的表现。当前教育部正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是新课程改革深化的客观要求。
一、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在这样的宗旨当中,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素质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进行明确,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启发,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激发,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增强。教师更是需要利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滋养,对学生完整的理念进行塑造,从而在实现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下,达到对素质教育的高效实施。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为人文精神培养提供有利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前提,人文精神的培养其实是老师和学生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让人文精神的培养工作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这本教材中第四单元第十课的内容是《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事件,一位学生曾经看过1959年版的电影《林则徐》,对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有许多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课堂上非常乐于和同学老师进行观点的分享。
在学生分享时我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认该学生的观点,而是基于该学生分享的内容向学生展示了当时中国人吸食鸦片的一些图片,鸦片贸易所造成的巨额白银由中国流入英国的数据,以及当时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的史料,让全班同学结合该学生的分享和我所展示的客观史料,一起来讨论研究鸦片对中国的危害。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领悟人文精神内涵
单纯的说教难以直接改变学生的价值观,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保证,必须要改变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讲解启蒙运动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将学生分组,让各组学生讨论并列出启蒙思想对社会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再进行点评、总结,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启蒙思想中的理性、平等、民主等理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悟到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精髓,并提高了合作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优化课堂环节,将时事与教学相结合
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老师将时事与教学相结合,利用当下的热点话题开展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感受,提高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将人文个精神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提高自身在生活实践之中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优化人文精神培养教学的工作效果。例如“五四运动”就是由青年学生发起的爱国救亡运动,这一运动展现了中国青年救国救民的气节,对历史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由于这些爱国学生的角色和高中学生的角色是相似的,因而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爱国学生游行示威活动的纪录片,让学生在所观看的纪录片当中,了解和感受“在当时那个备受压迫的年代里,青年学生奋起反抗的精神”。在这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爱国学生自主编写的“激励国民对日本侵略进行奋起反抗”的宣传手册,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当时“巴黎和会列强欺压中国”的事实。然后历史教师可以在学生一系列的了解感受当中,对学生进行如今祖国国际地位提升的联想引导,让学生明白,如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有着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每位中国公民也应该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结束语
作为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高中历史教师要对历史教材中闪烁的人文精神之光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在对学生进行强化学习的鼓励时,加强学生对历史综合实践的参与。如此方能在实现对充满人文气息历史课堂的打造下,强化培养高中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实现学生积极、健康、有效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恩亮.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57-58.
[2]范永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J].高考,2019(31):97.
[3]石双双.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文理导航(上旬),2019(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