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朴明华
[导读]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育人目标与外语教学中的知识目标、
        朴明华
        辽宁科技学院 辽宁省本溪市 117000
        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育人目标与外语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达成一致、相互渗透,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这既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教育者追求的结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政治;融合;措施;分析
        1导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离不开世界通用语言——英语的支持,英语已经成为全球密切联系的桥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注重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英语能力水平。当代大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丰富了自己的认知,了解了世界各国的多样文化,但在此过程中价值观念也容易受到外来纷繁复杂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动摇。
        2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1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课程思政的应有之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英语教学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外,还需要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政治素养等其他素养。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大学英语教学除了帮助大学生提高外语水平,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外,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的思想紧随社会主义发展潮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中共中央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各高校各学科都需要发挥教学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实施课程思政,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普通文化教学之外的重要任务,学科教师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主流价值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使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与道德素质协同发展,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2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迫切需要
        虽然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在整体上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社会媒体不时爆料的新闻事件也显示出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低下。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不良思想开始传播到大学生身边,面对各种诱惑,自制力不足的大学生极易误入歧途。同时,少数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许多同社会主流相悖的信息,导致他们的政治取向和政治信念出现动摇,甚至在网络上宣扬一些不当言论,所作所为同自己的大学生身份严重不符,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此外,我国高校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是由于个别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缺乏兴趣,没有足够重视教学内容,导致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明显,只有在包括英语教学的各学科内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引导大学生重视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3.1立德树人落实教育根本任务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每一门课程基于德出发,这是塑造灵魂的一项工程。教师应踏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发挥课程育人基础作用。在大学这一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建设,同时要做好学生思想道路上的指路人,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坚定信念、心怀天下。把握“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鼓励学生肩负起时代责任,铸就时代光荣。

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英语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文化的职责,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领路者,所培养的青年应该具备拼搏的韧性,笑对人生的良好心态,是能够深入到群众中去,做实事做好事,扎根于人民,奉献于国家。
        3.2改变传统模式打造好新课堂
        第一,在课堂上,英语教师可以逐渐试着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通过所了解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重新构建知识框架,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具体教学的目标,在课堂上体现辩证性思维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辅,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时候接受思政教育,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本身,锻炼了思辨思维,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政治高度。第二,采用情感体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更加注重学生在知识当中能得到一个实践性,而这个实践性区别了直接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对大多学生而言,直接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忽略了和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等,学生无法将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由于思政教育一直被指缺乏亲和力,那些陈述性知识对于学生思政教育的摄入无疑没有丝毫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要被学生接纳,可以在英语课堂之中通过体验的形式浸润式的获取,这样的方式不仅获得了理论知识还能够获得关于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经历等学生自身对与事物的独特认知感受,更有利于英语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意义。
        3.3基于教材发挥德育教学功能
        语言是思想文化传承的载体,英语教材不仅包含了大量生活实际内容,也涵盖了丰富的德育知识,如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均为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教材中的智育和德育是分不开的,英语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达到智育与德育双管齐下的效果。第一,教材的选取是关键,“现行高校英语教材与本国实际国情的结合程度不高,缺乏对我国思想政治道德的渗透。”所以必须科学的进行选材,建立严格的教材评价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应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第二,把握利用好教材。英语教材中素材多样,拥有不同类型的文章,把握文章重点,突出文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关键。例如教材中涉及的人物行为、观点,都是教师可以把握的重点,不管人物的行为语言等是否正面,教师都可以从正面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观念。同样,在教授词汇语法等语言本身技巧时,通常教师会选择例句进行更好的阐释,这也要求了教师在进行例句选择时,多选择正面向上或者发人深省的名言警语。利用好教授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达到智育德育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育中要坚持英语课程本身所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不仅提高了第二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能够树立由人文性所带来的正确的价值观。
        4结论
        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大学英语教师需要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做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远离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诱惑,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行为,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晨,丁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可行性分析及其实施路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6):40-43.
        [2]胡菲.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交际,2019(23):205-206.
        [3]张新颖,李红梅.论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36(06):72-75.
        [4]冯冬琳.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J].文教资料,2019(12):207-208.
        [5]李静,于素平,郭晋晖.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课堂中思政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