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张亮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对现代体育教学也要求必须实现综合化发展
        张亮
        北航实验学校小学部 100191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对现代体育教学也要求必须实现综合化发展的教学目标。所以现在小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强身健体,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所下达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在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塑造学生的品格与意志力,促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营造一个优质的体育环境,加快小学体育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关键词: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体能提升和身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采用的教学方法得当,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小学生的各项潜能。现阶段,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学生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都能得到很好的补充,身体发育水平较高,但与之不匹配的是,小学生的体能并未得到很好的提升,身体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耐力差、肺活量数值较低、肥胖现象等都在增加,身体素质水平逐年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提升小学生的体能水平,让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
        一、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影响因素
        1、体育教师对学生相对严厉,导致师生关系不好
        小学生喜欢自由自在,不喜欢被束缚。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害怕安全事故的发生,教授体育知识或体育技术动作时,必须要先把学生集中在一起。要求整个集合队伍做到安静、整齐。但有少数孩子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体育教师就会用很严厉的课堂管理方法来管理学生。这样就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们对体育兴趣降低,教师对于课堂的成就感也降低。
        2、枯燥的体育教学内容使小学生的体育课不感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低往往决定在学习内容上,一旦学习内容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就会增大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的体育教材内容主要有障碍跑、立定跳远、蹲踞式起跑等,这些体育技术动作是比须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真正学会的。但这些枯燥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所以枯燥的教学内容是导致学生们的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3、体育教学方法呆板、形式单一
        小学生对任何一件事物感到无知而又新鲜时,是最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对这个事物的兴趣。然而呆板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反而还能使学生产生对体育的反感心理。
二、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教学融入趣味游戏
        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枯燥的理论知识教育只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游戏教学方法的引人可有效打破当下体育教学僵局,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个人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体育教师在进行常规队列训练的时候,若是不将游戏加入进来,一味的让学生重复动作,这样不但会觉得无趣,还会丧失训练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对队列训练形式进行创新,把队列训练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训练的要领。如,教师可以将找火车头游戏运用进来,让学生找到自己在队列中的位置,并利用记忆快速的站好队。在小学体育训练中,技术性的项目也比较多,比如走、跑和跳。教师不但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术,还需要将学生对于项目的兴趣激发出来,这样学生训练也会事半功倍。
    2、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动性和好奇心,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的各项特征相结合开展游戏教学,以此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体育教学之中。
        比如,教师可以和小学生的年龄、性格、体能等相结合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就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设置弯道速跑、篮球竞赛的体育活动明显和小学生的特点不相符,教师应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相结合设置“老鹰捉小鸡”、“过独木桥”、“丢手绢”等游戏活动;而就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足球比赛、拔河比赛等竞技类的体育游戏教学,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过程中,使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得到增强,以便于今后更好地展开体育学习。此外,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和其他学科开展体育游戏教学,如,在跳绳游戏教学中,在一组学生参与跳绳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另一组学生则要在一旁计数,在学生运动的过程中,还能促进其数学计算能力提高。
    3、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不仅有效推动着小学体育课程的创新与改革,而且也为小学体育教师的创新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学会约束和调整白己的行为,建立起对白我、群体、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系他人,形成社会所必须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的教育目的。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严格遵循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要求,进而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方法,将学生按照优势互补的分配原则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具有实践意义的小组合作活动,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提升白身的责任感以及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4、信息技术延展教学
    很多学生都拥有网上交流的工具,教师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适时推广关于体育方面的相关知识,给学生提前普及课上的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样也可以通过班级体育微信群监督学生日常学习的情况,如当学生在课后学习了某些自身不太明白的内容时,或者有些动作做得不到位时,可以将自己的动作拍下来发到群里,让其他学生观看。然后在群里交流意见,听取其他学生的建议,或者由教师进行指导。同时学生发现了比较好的教学资源,也可以上传到微信群。让其他学生在课前观看、阅读,或者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这可以提高信息化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便捷性。
三、结语
        面对新课程改革,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实现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进而能够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为前提,摒弃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俞政荣.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运动,2018,(24):98,77.
[2]彭彩春.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兴趣[J].数码设计(下),2018,(12):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