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晓华
杭州市丁兰第二幼儿园 310021
【摘要】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基础的教学活动之一,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又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是幼儿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想象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用美术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世界的解读以及无限的畅想。如何设计与实施大班主题教学中的创意美术活动,本文从设计原则、推进策略、实践反思进行探索。
【关键词】创意美术 大班 设计实施
【正文】
一、创意美术主题——巧设计,耐寻找
1.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美术创作的所有来源。生活中的事物是他们每天都能感受到、呼吸到,并与之共存的,深深地印刻在幼儿的头脑中,是幼儿最亲切、最熟知的,因而来源于生活的主题最能拨动幼儿心灵的琴弦,激发出创意的音符,弹奏出一篇创意之曲。
2.挖掘于艺术
一切美的东西都是儿童喜欢并欣赏的,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主题也可来源于生活中美的事物、环境、作品、故事。在幼儿所能接触到的生活中和自然中有很多美的东西,如美丽的伞、美丽的青花瓷片、美丽的剪纸艺术等等。虽然它们不是高端艺术,但在每个作品中都蕴含着独特的艺术构成和审美思想的表达,它们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是幼儿日常生活中能够见到的。
二、创意美术实施——乐创造,稳推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为幼儿提供更多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采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充分尊重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并对幼儿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进行肯定,以共同分享创造的快乐。”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创意美术活动能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引导幼儿大胆进行想象创新,以此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大班年龄段,我们着重关注在幼儿在进行美术创意活动时,教师该如何发挥指导作用,推进幼儿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发现可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1.玩转材料,趣味无穷
大班的幼儿对材料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对于一些材料有更大空间的利用。虽然在一开始的作品并没有非常美观,材料利用上也较为浪费,但是却极具创意,教师并没有制止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是让幼儿对材料自由探索,再加以引导。在幼儿有兴趣的基础上教师介绍立体版画,让幼儿进一步去想象和创作。
2. 创意组合,多维空间
案例1:
这次设计的欣赏活动,并不是直接欣赏创作好的作品原图,而是找来了各种各样花纹图形,通过关于“图形变变变”的讨论,让孩子们发现、寻找身边生活中可以用来替代花纹的真实物品。琪琪用色彩艳丽的绒球代替了原本平面的圆点,丽丽用毛线绕出好看的色彩,冰冰用扭扭棒、眼睛贴做了一个可爱的娃娃。
分析:美术欣赏活动不仅仅只是欣赏一些现成的美术作品,发现其中美的部分,更可以成为一种拓宽幼儿思维空间的媒介、途径。在欣赏作品美的同时,引导幼儿试着转换思维,去观察、发现身边自然物中抽象的图形特征,来替换自己所表达的平面图形。渐渐地,幼儿的思维也开始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逐步转变,可谓是一举多得。
第二步: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
1.材料留白,激发思考
案例2:
教师将一些材料盒进行了留白,放置在美工区,并开展了一次美术材料大收集的活动。幼儿将收集来的,可以用来进行创意活动的生活材料,例如糖纸、易拉罐、喜糖盒等放置在留白的材料盒中。等美术创意活动一开始,他们就非常有目的地选取自己收集来的材料,并对其进行改造与创作。飞飞利用糖纸的漂亮的花纹,为自己的娃娃做了一件美丽的衣裳;明明则是将喜糖盒改装成花盆,将自己黏土制作的多肉植物放置其上……
分析:材料空间的留白给了幼儿在美术活动前,思考、搜寻自己所需要材料的时间与权力。进而在美术创意活动中,带着创作动机进行创作,这样大大节省了幼儿在寻找材料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同时,收集材料的过程也是幼儿萌发创意思维的过程,在不断思考如何使用、改造自己收集来的材料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不断地提升。
第三步:激励幼儿的创造想象
1.在适宜性材料交流中碰撞火花
幼儿的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而自己又难以发现问题存在点时,是他们最容易放弃或中断游戏的时间点。此时教师的及时介入和推进显得尤其重要。问题产生的关键点在于幼儿没有考虑到材料质地的软硬度,才会导致作品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状态。教师抓住问题的关键,对纸张的材质进行提问。在一问一答的交流过程中,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并尝试想办法解决。这一交流的过程,丰富了幼儿对材料相互适宜性的发现,经验水平又上升了一个高度。
2.在作品成果分享中提升审美
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原本美术活动的动机仅仅只是模仿同伴的行为,再加上只求速度和作品功能,忽视了美术作品应有的美观度。带着审美眼光来进行美术创意活动。教师首先肯定了活动内容,同时又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幼儿回想起美术活动中关于色彩的欣赏内容。幼儿原本杂乱无章的色彩排列,在和教师的交流中变得有序、美观。在后续进一步创作中,幼儿慢慢开始意识到自己美术作品的美观程度。
三、创意美术的思考——重体验、喜分享
在幼儿一次次的美术创意活动中,我们发现“创意”是幼儿美术活动的灵魂,而创意的关键则在于“变”,当幼儿懂得将物品进行各种各样不同的变化时,他们就懂得了创新。换而言之,就是只要产生有变化的想法时,就会催生出源源不断的创新与创意灵感。
1.材料是创意活动实现的后备力量
当然,当幼儿产生创作兴趣与想法的时候,开放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创造性行为发展的主要平台。幼儿与各类游戏材料产生互动、交流,全身心地投入于游戏当中,形成创造性的表现。在搜寻制作材料的过程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选一选,充分与材料发生互动,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进而产生富有想象的创作表现。
2.交流是创意活动发展的促进元素
同时,大班的幼儿在心理上,正在逐渐向重视和追求结果发展,他们有初步的评价能力,但有时需要外力的支持与推动。他们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对材料的适宜性以及作品的美观度产生了新的认识。除此之外,幼儿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励幼儿产生创造性的想象。“欣赏”、“材料”、“交流”就像华尔兹舞步中动人的三个步伐,只要教师使用得当,就便能在幼儿美术创意活动这首优美的舞曲中,引导幼儿展现出对这个世界无限的遐想与无尽的创造!
【参考文献】
[1]卢栩.幼儿园大班创意美术活动开展地研究.湖北师范学院,2015
[2]顾淑华.点亮“创意美术”课程的风采.研究论文,2014
[3]陆丽莉.幼儿园大班创意美术活动的教学模式.幼教天地,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