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世威
南宁市二塘小学
摘要:研究概述了民族体育游戏的内涵及其特性,对小学生在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团队精神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的影响,说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增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政治统一的象征;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所在;是民族复兴的最终表现。因为民族体育项目深受学生喜爱、易于开展,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所以,开发并在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渗透民族传统体育,对丰富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促进传统体育项目的长足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当代体育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它可以将枯燥呆板的体育课变得生动活泼,将复杂的运动技能简单化,让学生在快乐中达到锻炼身体,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同时也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游戏;特征和内涵;
1、民族体育游戏
游戏是青少年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是青少年儿童中主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伙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游戏项目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形式,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融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于一身,集民族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为一体,深受少年儿童的喜欢,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在条件艰苦、场地设施有限的农村中小学和贫困山区的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游戏项目对学生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及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朝气蓬勃、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果断、顽强等优秀品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团队精神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是一种与有益的探索。努力开展本地区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游戏资源,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要素,承载者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体现出一个民族的自我认同的凝聚力。它对各民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各民族体质和促进各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重要的作用。现今关于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及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概念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综合各专家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就是指长期流传在各个少数民族中,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者多个地区、多个民族所独有的,具有修身养性、健身技击、休闲养生、经济表演、观赏游艺、趣味惊险、民俗音乐歌舞交融特色、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特征及强健体魄和娱乐身心作用的深受广大青少年儿童喜爱的体育活动形式。通常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项目、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项目三个部分。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项目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有情节、有竞赛、有规则、有趣味性,具有很大的娱乐性。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失败带来的伤感、惊险带来的刺激与惧怕等。这实际上是培养了小学生主动积极地社会行为及自信心,消除了孤僻、畏缩等行为。因此,经常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活动能够使人心情愉快,活泼开朗、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稳定的情绪。
2、民族体育特征和内涵
在人类民族文化的原始积淀期,由于生存区域与生存环境、生产劳动与生活方式、文化积累与传播的不同,民族文化共同体中许多具有教育、娱乐、健身功能的社会活动凸显出来,共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方法体系。
它寓竞争、娱乐、广适、地域及艺术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涵盖了“性命双修、心身并育”的生命整体优化理论,把人与环境视为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统一体,并把人体功能的强化和优化看作是一个精神同物质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活动。它既是自贯一身、稳定的精神物质文化,又在历史环境的变迁中不断改变其具体的结构式样,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差别。这种在相承相续中渐进发展的趋向,使得我们民族文化的形成在历史演进中开放出灿烂的花朵,孕育出丰硕的果实,突出地再现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
第一、劳动过程中的各种思想物化品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中最高层次的部分。生产劳动是人类区别于猿类的特征,又是文化创造的开始。当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生命类开始文化创造活动的时候,即使是最粗糙的简单文化,也无不是从自然存在物直接加工开始的。而文化成果又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物质劳动过程中,其技术、社会和价值方式都作为相当复杂的文化体系而存在[3]。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区域、特定的社会人群,伴随着一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体育文化事象。它涵盖生产、狩猎、渔业、商业、交通、服饰、饮食等方面,贯穿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第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人类社会一项特殊的文化活动方式,孤立的个体活动是不存在的。尽管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常常通过个人的行为方式来体现和进行,但永远脱离不开社会的联系而受制于社会,永远是物质文化的产物。同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和影响,并为一定社会关系所包围,这种社会关系不论是以物为对象,还是以人为对象,其参与活动的行为包含着社会以人为中心所形成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所形成的血缘、地缘、行业的组织关系;所形成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表现出规定性、固定性、制约性的链接方式。从而使社会的人按照一定社会所提供的规定条件和可能,依据一定社会所特有的体育方式进行活动。
第三,反映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当中的民族意识、文化心理、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规范、审美心理,是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文化,是民族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它是围绕民族体育活动方式,通过抽象事物的艺术表现,来改造人的精神世界的物质内涵、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最终依托体育活动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验证人的物化世界能力的象征,最根本的是促进了民族心理素质的升华。民族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最为内在的心理特征,是一个民族成员强烈地感到自己属于“这个民族而不属于那个民族”的归属感。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费孝通认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这个民族的标志。因此,民族心理素质是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条件综合作用于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面貌的表现与结果,是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发展之灵魂。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的先哲们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中创造、选择、发明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历尽沧桑,经久不衰,推动了我国数千年体育文化的发展。尽管时代发生了变化,但蕴藏在其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仍然影响着人们今天的思想和观念,其体育方式仍为各民族人民采用,运用人类学来加以研究,在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下开发这个蕴藏量极大的资源,可以为中华民族体育全面走向世界,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2] 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等.民族文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91,95-96. [3]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372-373
[4]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82.
[5] 胡小明,胡英涛,刘靖南.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8
[6] 龚学增.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M].北京:中共党校出版社,1998.64.
[7] 倪依克.中国龙舟文化的社会品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22(3):18-20. [
[8] 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