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130000
摘要:幼儿时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并不断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思维纯真且天马行空,有着非常丰富的创造性思维潜能。为了不断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其学习能力,就需要从幼儿时期对其基本的美术审美能力与创新思维意识进行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学前美术教学中重视做好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引导。
关键词:综合美术活动;学前教育;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学前期作为一个人创造性思维能力萌芽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幼儿美术教育,其实就是教师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展开有计划、有目的美术教育活动,来更好迎合幼儿表现、发展与创造的需要,进而帮助幼儿逐步建立儿童审美心理活动的一个过程。为此,如何利用美术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就成为了广大幼儿教师关注的重点所在。
1相关概念界定
1.1综合美术活动
“综合美术活动”概念界定为:将幼儿园的美术、音乐、健康、语言、社会、科学等学科或领域活动综合起来,为了兴趣、快乐,使用形象表达概念或感觉的有目的的行动。
1.2创造性思维
“创造”(create)一词,源于拉丁文“creare”,意思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使形成。”在当代社会中,“创造”一词承续了过去的含义,并进一步指发明或生产;在艺术的王国(想象,艺术,文学),生产有用或是有价值的(有建设性的,有针对性的)东西。
建构主义理论家皮亚杰(Piaget)认为,创造性思维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类型,它依赖于儿童的思维过程。这就需要发展年幼儿童的问题解决过程,给予儿童时间和机会来探索材料以及在有意思的挑战中使用动手操作的方法。
2综合美术活动展开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分析
2.1必要性分析
就当前幼儿教育来说,伴随社会与科学分工的日渐细化,幼儿所学知识也明显增多,不仅需学习传统核心课程,还需学习珠算心算、英语与一些专项艺术教育课程等,但是,幼儿本身时间与精力又是有限的,过多的课程学习,必然使之逐步失去学习兴趣。而美术活动,作为幼儿教育中一个主要内容,对培养幼儿的感知力、情感与创造力、想象力等均有着区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幼儿本身思维、感知与创造等能力还未完全分化,这时若是直接将幼儿美术活动各个环节进行人为分割,必然会显著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为此,积积极展开综合美术活动,很有必要。
2.2科学性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幼儿的健康成长,同其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即便是一个天资聪慧的小孩,若从出生开始就将其独立,除了食物不让其接触其他东西,到他长到6岁,必然同同龄孩子相比,缺失了很多能力;反之,若从小为其提供一个色彩丰富、造型优美的小家,那么,其便可从幼儿开始就展开一段神奇的审美之旅。
故对幼儿美术活动来说,尽可能创设一个有着丰富吸引力的自然、艺术与社会环境是设计与实施前提所在;而综合美术活动,则表现在日常美术活动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找寻自然、社会与艺术的美,并将探索、发现等活动纳入到幼儿审美活动中,以此来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美术活动领域,强调活动的综合性与创新性,从而为幼儿创造性思维、情感的培养、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3综合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对策分析
3.1合理设置课程,提高针对性
作为教授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老师,怎样安排适应幼儿美术特点的课程,从而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有重点地设计美术课的实训课程内容。课程的内容设置必须要体现出儿童美术的特点,符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以及儿童开展美术活动的方法和策略。如在实训课程中开设美术手工类课程。美术手工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占据很大比例,这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也是职校学前专业美术教育的一门必修技能课程。美术手工课以讲授手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一般会包含平面手工活动和立体手工活动,使学生了解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掌握手工的设计方法和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眼、手、脑的协调合作,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活动,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并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幼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通过美术手工技能的教学手段让幼儿的双手获得灵活性和节奏感,凭借手工游戏使幼儿获得更多快乐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幼儿园教学实际为基础有目的地选择手工课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的手工知识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应用,如开设美术纸工类、泥塑类、布艺玩具类、拼贴画类、废旧物的综合材料类等一系列的实践项目,以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进行主题墙饰、门窗、区角等幼儿园的教室环境布置用物的设计制作,以及儿童庆贺、文艺、游戏活动所用饰物和幼儿园教学用具、玩具等。
3.2启发式教学,挖掘创造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其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修养和职业能力,促进学前教育师资人才的职业性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改变传统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多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通过这样不断完善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细化课堂教学,增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幼儿美术课的实践能力。就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一般学年制为三年,在校学习时间基本两年半,因此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里安排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学习内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面对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幼儿,因此,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开设了一门非常基础的美术课程——简笔画,这也是职业技术学校学前专业学生美术课上必须掌握的美术内容。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一些简单、实用的教学内容,如简笔画,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出成果,有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习热情。简笔画主要运用简洁明了的表现手法,将描绘对象最典型、突出的形象提炼出来,以平面化的图形或线条表现,使具有高度概括、可识别性的显著特点。这种看似简单的绘画形式其实也同样丰富多彩,因其采用的工具与材料是非常灵活多样的,如可采用铅笔、钢笔、粉笔、毛笔等各种性能的笔,可用水彩笔、油画棒、彩铅、水粉、水彩等进行涂色。当然,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而言,由于美术基础相对薄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遇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接受程度也参差不齐,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不打击、不放弃,不断鼓励他们,以激发出学生最大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结语
在学前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引导,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使其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真正去感受和体会美术带来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实现美育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远宇.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3).
[2]谢智敏.探究创造性思维在学前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