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初中体育课堂的启示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和强
[导读] 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目前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更新。
        和强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祥和学校     674100
        摘要: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目前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更新。而“核心素养”便是在“素质教育”下所衍生的产物,“素质教育”是指整体、全面、协调的发展,而“核心素养”则是指具体、关键、针对的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把“核心素养”以学科类别所分支出来的产物,对于“核心素养”而言,它更为有明确的目标、有针对的方向。因此,“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将对初中体育课堂的改革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以及深刻的指导意义。基于此,以下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初中体育课堂的启示进行了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初中体育课堂;启示探究
引言: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问题一直是广大学者和一线体育教师热议的话题,尤其是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细、落实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以及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提出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开展,而体育课堂是实施体育课程的主阵地,是传递健康知识、运动技能、科学锻炼方法等的主要场所。
一、对学生的启示
        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是每一个学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关键,对于生理和心理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初中体育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和教育意义。初中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不能只是认为体育课只是单纯的“走、跑、跳、投”,还要理解“走、跑、跳、投”的意义、技巧、技术等,这个方面正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所需关注的问题。初中生应该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培养自身体育理论知识,配合课堂体育运动实践,全面提高身心的发展,提高体育认知的能力。其次,通过体育课堂的学习,培养其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相互合作的体育品格,通过体育课堂的比赛,培养其尊重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提高精神层面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培养社会适应的能力,最后,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智促使自己逐步地养成终身体育的态度与能力。
二、引入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提升学生水平
        即使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在身体机能和体育水平的差异也已经比较明显,完全一律式的体育教学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多数情况下出于推进教学进度、尽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体育教师常常采用折中的教学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教学途径对上面提到的两种学生而言并不能有效改善当前的体育学习现状。针对这样的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分层教学法的出现无疑为体育教师提供了一个上佳的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在某一特定版块的体育知识或技能教学开始之前,先通过测试或调查的形式“摸底”,并根据不同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不同体育水平层次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针对每一层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练习情况和运动积极性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安排差异化的教学与练习内容,以因材施教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方案与教学样式。分层教学这样的体育教学方法切实考虑到了不同层次水平区间内学生的实际运动和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通过接受更契合自己的运动练习方案提升体育水平,也能有效避免体育素质高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同时也避免了身体素质略差的学生因为不能寻找到合适的运动方式而对体育课堂和体育运动产生厌倦,从客观上对整体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三、运动练习:多样化
        运动练习多样化是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关键,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具体来说,对于体育这种注重技能的学科而言,运动练习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师可以从运动练习的方式上进行优化提升,也就是说,多样化的运动练习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可以从学生兴趣以及具体的运动科目这两个方面出发设计多种训练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快乐的练习。
四、对教材的启示
        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而定,如初中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力量、速度、耐力方面的素质相对较低,因此教学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其次,根据教学场地的条件,考虑场地的可用性、内容的可行性和效果性,坚持“教育性、趣味性、锻炼性、因地制宜、可行性”五大原则开展体育教学。最后,体育教学要基于体育教材,亦可结合多方面的学科知识,让学生更容易、更简单地学会体育的知识。
五、新授教学:细节化
        新授教学细节化是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重点,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具体来说,新的体育技能的教学是学生体育素养提升的重点方面,教师可以从两个细节出发:一是体育技能的讲解方式。教师的讲解与示范需要细致入微,还需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注意到这些细节;二是学生初学,对体育技能还不熟悉,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规范化纠正,还需要从精神上给学生一定的鼓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从体育学科本身出发,与学生通力合作,在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并了解学生对体育运动及体育课堂的需求之后,在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譬如采用分层教学法、引入游戏教学法、重视互动教学法,以及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中融入心理健康引导,帮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崔兆岗.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J].知识文库,2019(24):154.
[2]付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J].启迪与智慧(中),2019(12):47.
[3]祁煜.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改革[J].高考,2018(28):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