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仁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恒大幼儿园 723600
摘要:新时期,在幼儿园开展生活教育过程,要结合幼儿实际,有针对性的采取更加完善的教学策略,不断地提高幼儿生活实践能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幼儿园“生活化”教育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化;教育;课程整合;实践探索;思考
引言:
幼儿的生活包括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它们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取得成效的保证,也是幼儿园课程的立足点。幼儿的个人生活充满了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自我唤醒、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过程。
一、幼儿园教育现状问题分析
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教育不仅仅是智力方面的启发,还有德育方面的培养。但是从当前研究来看,很多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德育教育并不是非常重视,各个幼儿园为考虑抢夺生源,提高知名度,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往往打造成拥有优越的幼儿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幼儿园将这些视为重点。忽略了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这就无形中导致幼儿园在德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会很大。由于缺乏资深的德育教育者作为榜样,很多幼儿教育者也会逐渐失去信心,对于幼儿的德育教学也会变得迟缓起来,这也是局限了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在开展中的问题之一。
二、幼儿园生活化教育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分析
(一)生活化课程应纵向地深度挖掘
现阶段提倡的“生活化课程”在幼儿园教学中影响颇深,它基于幼儿的生活,也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它的开端通常是一个问题、一个愿望,或者是当下的一个困境,但无论是什么都一定和幼儿息息相关。它涵盖了感受与情感、知识和认识、动作和技能、社会责任和自我实现和创造。在一次家长助教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均衡饮食和营养搭配,对幼儿园的饮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孩子们喜欢新鲜的事物和提问题,我们一定要尊重和重视,拓宽孩子们的思维。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围绕食谱这个话题在班级中展开了为期两周的课程活动,引导孩子们在晨间体锻中发现食谱,认识食谱,通过交流讨论、亲自绘画、家庭参与、收集整理等方式,对食谱有了新的认识,并一起为全园幼儿制定了私人食谱,体验到了为他人服务的喜悦,也养成了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在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孩子的进一步成长。
(二)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社会领域的运用
在开展生活理念教育之前,需要对幼儿的生活习性以及学习能力有所了解,提前制定有效的教导办法,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反之,幼儿将无法接受正规的思想教育,也无法掌握实践性的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造成阻碍。教师幼儿社会领域教育问题要做好准备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提高幼儿对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幼儿在充满自信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时,内心会感到无比的快乐,而如果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那么幼儿会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厌烦心理,严重者会导致幼儿产生自卑情况,无法更好的融入生活。第二,帮助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讲解集体的概念,让一群小朋友在一起学习和玩耍,增强幼儿对集体概念的认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第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懂得尊重、关爱他人,在开展集体社交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做示范,让幼儿感受尊重他人和关爱他人的意义。
(三)构建新型德育教学环境主题
德育教学离不开教育者、幼儿及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让教师意识到自身对于幼儿的示范作用,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树立目标榜样,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潜移默化的让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品质体系。此外,教师要建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体验式、探究式的德育教育方法,调动幼儿的情感,对幼儿进行深刻的德育教育,以此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这种体验式的德育教育氛围中,可以充分的进行亲身体验,将道德与实际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反复的将自己的经验和实际进行碰撞,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道德品质的相关知识。综合而言,教师应该持续的进行自我提升,满足不同时期幼儿德育教育的不同需求,拓展高效、生动的教育方法,更好的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幼儿教育者,每一位教育者都是幼儿的一面镜子,所以不仅要做到为人师表,学高为师,同时对于每一位幼儿也需要在品德教育方面能够积极的影响到每一位孩子。教育者不仅要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同时也需要提升个人修养,在幼儿的德育教育方面能够成很好的引导者。
(四)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的语言领域运用
针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教育问题,教师与家长都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于幼儿而言,接受良好的语言培训,可以流畅的进行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更好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学习。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语言时,起初是对他人的语言表达方法进行倾听和思考,然后通过模仿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适当将生活理念融入其中,给予幼儿更多的表达机会,让幼儿在实践的中学习。
结束语:
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它是丰富多彩、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生活化课程源于平凡的生活,但是却有着不平凡的意义。我们都应该有双亮眼睛,不断地去发现这种不平凡,感受“生活化课程”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秦雪娇.幼儿德育生活化问题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
[2]卓琳斌.幼儿生活化数学教育探讨[J].成才之路,2019(09):62-63.
[3]张玉霞.幼儿园生活化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J].教育观察,2019,8(0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