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蔡定师
[导读] 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学校看清未来发展的趋势,
        蔡定师
        宣威市龙场镇中心小学655403
        摘要: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学校看清未来发展的趋势,鼓励教师创新授课模式,旨在营造出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各科的授课活动,释放出自身的潜能,做到全方位的成长。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的有效培养是教师工作中的重点,也是新课标下改革的方向。教师凭借先进理念,审视以往授课中的不足,创设有趣的情境,燃起学生参与倾听的热情,将其推送至课堂的主体,激发出表达的欲望,与后续的读写做到切实有效地结合,使之在启蒙阶段形成正确的观念并强化语言的综合能力,构建出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语文的内容有着一定的综合性,是各学科知识得以切实有效地传递的基础,凸显出其独有的价值。小学语文课堂中,以往的授课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小学生的真实需求,教师随之对授课成效进行科学且合理的反思,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提升其“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使之语言表达的欲望得到极大程度地满足,更好地组织语言,准确地传递内心想表达的诸多内容,使之熟练地将新旧知识结合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形成极高的核心素养,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一、创设有趣情境,燃起倾听热情
        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中,一部分学生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无法吃透,另一部分则是并没有燃起热情去倾听教师的解读,故整体的授课效率停滞不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结合小学生在成长中凸显出的特点,创设多种有趣的情境,满足其好奇心和对新鲜事物探究欲望,使之更好地参与其中,燃起倾听的热情,希望在课堂中寻找到所需的答案,听的能力开始得到极大程度地提升。例如,在解读《将相和》时,因小学生的知识面不足,故在理解时会有一定的吃力,教师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展现出秦、赵两国间所存在的矛盾,拉近其与时代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观看中走入当时的情境,产生质疑,并迫切地希望去解决。教师随之借助换位思考的方式点拨,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去还原故事,继而在真实情境中体会到蔺相如这一角色所具有的机智与坚定的决心等。学生为了更好地寻找课文中三个故事的联系,会认真倾听教师解读,让其听的欲望被激发,在有悬念的提问中得到满足,探究到文中的内涵。教师顺势进行课外阅读的延展,在微课等方式下推荐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去接触更多古代故事,将知识的广度做到极大程度扩展。
        二、秉承以人为本,激发表达欲望
        小学生在成长中凸显出自身的表达欲望,在较为严肃的课堂气氛下却无法顺利和勇敢地进行表达,个性的特点得不到释放。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凭借先进理念,退居点拨的位置,将学生推送至课堂的主体,一切授课活动皆对其需求进行服务,激发出其表达的欲望,切实有效地将听与说结合,营造出“乐学”、“乐说”的气氛,锻炼其说的能力。例如,在解读《草船借箭》时,教师巧用预习让学生通过自身喜爱的方式去解读文中的内涵,对生字词进行批注,使之产生质疑“为什么借箭这么顺利?”。

教师在授课时借助双向互动,让学生表达出自身的疑问,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去探讨,使之表达的欲望在课堂中得到极大程度地满足,同时分享自身的看法,对诸葛亮的博学有所感慨,多条思路碰撞而萌生出创新的意识,与组员共同去验证自身的想法,综合能力被强化,表达也愈发地准确,能够说出内心的需求,在沟通中做到默契的配合。
        三、巧用阅读训练,强化鉴赏能力
        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可塑性,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巧用多样化的阅读训练对其鉴赏的能力做到相应的强化,使之能够阅读更多的文章,将写作技巧迁移为自身的能力,为后续的“写”埋下伏笔。教师在日常授课时的双向互动和作业等方面了解到小学生真实的喜好,继而根据其需求设计阅读的训练,使之饱含热情参与其中,释放出自身的潜能,从中感受到乐趣,趋势其去阅读更多的内容,逐渐在独立的阅读中积累相应的经验。例如,解读《宇宙生命之迷》时,学生已凸显出较高的阅读热情,想了解有着新颖性的内容。教师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喜好,可以对课外的阅读进行有针对性地推荐,使之能够在自主的意识下去完成。教师随之向学生传授多种不同的阅读技巧,让其在速读下看到文章的主体结构,再通过精读去揣摩文中字句,探究到当中内涵,在进行科技类的写作练习时有话可说,呈现出立体性,将听说读做到极大程度地结合。
        四、培养感知意识,提升运用能力
        教师在新课标的引导下,重视对实践能力的锻炼,而这需要一定的语感,故尝试从语言的运用入手,配以优美词句的积累,使之“写”的能力被有效地塑造,个性特点得到极大程度地释放并在后续训练中发展。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做好笔记,对文中优美的词句进行完整的摘抄,在写作训练中进行切实有效地运用,也将自身的思路清晰地展现。教师还通过优秀作文的对比,让学生从中看到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去补充所需的知识,在写作时才能调动脑中的素材。例如,在《有你,真好》的写作中,教师先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少年闰土》,再进行角色扮演去还原故事的情节,使之感知力被强化,接着邀请学生根据自身的想法去仿写,使之表达出心中所想,写出多维度的作文。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进行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强化其在学习中综合能力。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带着长远的眼光去看待成长中的小学生,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多样化的授课方案,借助不同的训练模式,锻炼其“听说读写”这四大最为关键的综合能力,使之掌握沟通的技巧,燃起其参与的热情去运用所学的内容,感受到的语文的魅力,继而紧跟授课节奏探究更多的内容,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得到极大程度地升华,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陈丁未.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J].家长,2020(22):162+164.
        [2]刘海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J].天津教育,2020(05):157-158.
        [3]杨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J].考试周刊,2019(A4):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