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高年级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吴立诀
[导读]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学习感兴趣,
        吴立诀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平吉镇平沙小学竹山教学点  535018

        内容摘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学习感兴趣,他就投入百分百的努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懂得赏识激励,树立自信,创设情境,实践体会。培养高年级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和谐  赏识  激励  自信  创设情境   实践体会。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缺乏参与学习的热情,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不遵守纪律,处处与老师作对,这让很多老师甚为头疼,这就是我们教师平时说的学困生。他们不想参于学习活动,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想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如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自由的学习空间。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关注优生的培养与进步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困生,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对那些在学习中取得进步的学困生,即使他们进步很小,但是老师也要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用理解温暖他们, 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还必须亲近他们。对他们少挖苦、少讽刺,给以他们每个人中肯的评价和恰如其分的表扬。学困生由于他们平时学习上的困难,心里上多多少少会有点自悲情。作为他们的老师更应该多多关注这些在班上的特殊分子,并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适当地激发他们内在的前进动力,点燃他们积极进取的自信心。要使他们学好知识,必须关心爱护他们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懂得赏识激励、树立自信
         教师要懂得赏识激励学困生,让他们树立自信 。如果说教师尊重、关爱学困生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基础。那么学会欣赏学困生就是为他们树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与表扬,帮助他们树立“我也能行”的信念。肯定他们一点点的进步,多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大量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就会孕育兴趣。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要考 虑 他们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进行教学 。

相对来说,他们的基础比较差,他们对学习有畏惧心理,想好好学但又不知从何入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 ,从简到繁、由易到难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进行。具体的做法要教师根据每位学困生的具体情况,认真的分析他们的学习状况、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将教学内容与每位学困生实际对照起来进行适当的调整,用他们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最感性的内容,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道理。然后再一步步将内容升华、扩展;这样他们就不会“知难而退”,而是对学习充满信心,并乐于去学。 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心中有他们,并用我们浓浓的情、厚厚的爱去开启他们的心扉。注意方式、方法,关注细节,相信“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作为老师,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特长,发挥他们的长处。用鼓励,赞美等方式去激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使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切记不要用过激语言辱骂他们,伤害他们的自尊。 还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我们回想一下传统教学都是建立在老师的“教”上面,所以一节课都是老师在讲,根据脑科学,学生每课的注意力都只有十到十五分钟。很多学困生到最后都是没有认真听讲的,稍不注意,知识点就没听懂。
        三、创设情境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困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自觉学习的老师 。每个学困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各自的个性。面对那些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老师虽然想尽各种办法,却收效甚微的学困生来说,让他们爱上学习,从学习中得到乐趣,这才是提高他们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如何让他们爱上学习,我从书中找到答案。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爱中产生。”因此,作为老师,首先要善于发现、尊重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想让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首先应让他们对学习有发自内心的热爱。要使他们真正地爱上学习,也需要老师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气氛。让他们耳濡目染,自觉地学习,这才是关键。怎样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这是我们学校、老师认真思考落实的问题。那么我们老师就要充分利用好学校 现有的,利于他们学习的资源。
    四、实践体会  
        教师要善于利用实践体会 ,激发学困生阅读感悟的兴趣 ,“因为悟”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它强调以读为本,让他们通过多读、熟读,参与到各种语言实践中,在读中悟义,读中悟法,读中悟情,读中悟理,实现由“感”到“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他们读,让他们在读中感悟。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一课时,让他们多读几遍课文,找出渔夫和桑娜的对话。然后,我再让他们继续朗读这些句子,让他们在朗读中感悟 到 渔夫和桑娜的 勤劳、善良、宁愿受自己受苦 也要帮助别人高尚品质。随后,我又让他们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 渔夫和桑娜  勤劳、善良、宁愿受自己受苦 也要帮助别人 的句子反复朗读。这样,就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感悟,从而理解渔夫和桑哪夫妇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这一深刻主题。通过这种“读——感受——读——悟”的方法引导他们阅读,巩固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总之,只有激发小学高年级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式,让他们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动力,就会驱动着每个学困生去学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