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与写的有效结合浅析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杨帆
[导读] :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
        杨帆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中心学校  山东省淄博市  255213
        摘要: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本文将浅谈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以深入了解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读写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培养内容,对后阶段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基础更是有着难以被替代的影响。合理开展小学阶段的读与写相关内容,不仅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更能为他们未来的相关知识体系和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阅读量足够大,才能做到写作、表达时胸有成竹,避免出现提笔不知从何写起的状况。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与写结合
        引言: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育的总体目标与内容第七条和第八条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本文将浅谈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以深入了解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1.小学语文读与写有效结合的意义
        研究表明,小学阶段为一个人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养成的重要阶段,日后的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大部分依赖此阶段的学习。而读写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培养内容,对后阶段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基础更是有着难以被替代的影响。合理开展小学阶段的读与写相关内容,不仅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更能为他们未来的相关知识体系和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而纵观当下各学校语文教学现状,读写结合教育并未受到重视,情况不容乐观,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完整且完美地通过写作表达出来。因此,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读写效率就成了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2.如何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
        2.1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以读促写
        广泛的课内阅读及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还可以逐步巩固学生在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有助于良好道德品格的养成,进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只有阅读量足够大,才能做到写作、表达时胸有成竹,避免出现提笔不知从何写起的状况。
        广泛的阅读,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都可以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如英国小说《哈利波特》,学生通过阅读主人公哈利波特与其小伙伴罗恩、赫敏的魔法探险故事,潜移默化中会被三个主人公的勇敢和智慧所打动,并不自觉向其学习。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是很多老师口干舌燥地讲解做达不到的效果。
        广泛的阅读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学生读得够多,积累得就多,往后写作时才可以信手拈来,完整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很多的写作实际上是从模仿开始的,只有积累了足够大的阅读量,才可以慢慢开始模仿,到后期自己创作,形成自己的风格。另外,广泛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对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语言刺激,进行语言强化,从而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读写的兴趣与热情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比起一味地强调灌输,通过各种有趣的读写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潜能或许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设计读写活动,既要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读写结合的相关知识;在活动过程中则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要毫不吝啬地对学生进行赞扬,也要注意在活动过程中不能设置限制,更不能一味地否定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使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表达自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学生读写兴趣的培养。
        2.3以教材为依托,找到读写结合的完美点
        语文教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因而可以教材课文的反复品读来提高阅读能力,也可以联系教材的编排进行写作的练习。根据小学生好奇心较重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选择具有空白点的课文,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情况下进行深入的想象,并引导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进而进行文字书写表达;也可以选择较为抽象的文章,带领学生一起深入理解文章,对文章进行改写,以便让学生深化对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2.4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读写、续写和改写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极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带领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从模仿课文开始,进行简单的写话训练,语文试卷中的仿句,也是这样的意味。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缩写、续写等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小学课本《雪孩子》一课,在教学课文后可以专门开一节写作课,引导学生畅想并续写他觉得雪孩子走后会发生什么故事?第二年冬天又会发生什么故事?稍高年级的同学,则可以引导其在学习古文或者古诗后进行改写,将古文或古诗改写为现代文或散文,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2.5写作与艺术结合,创新特色读写培养方式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毕竟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自愿且快乐地写作,也就成了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众所周知,艺术对人的熏陶是无声无息的,并且因为艺术独特的特点,使其成为少有的大部分小学生都喜欢的内容,我们不妨将写作与艺术结合起来。如画图写话,既培养了学生的绘画技能,也在创造艺术的过程中锻炼了写作的能力;再比如鼓励学生根据歌曲改编歌词,更有甚者我们可以鼓励其对所写歌词进行谱曲,歌词对于写作能力的要求更高,要求写作语言更加凝练优美、甚至是押韵,因而可以不知不觉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就要逐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且尽可能地及时记录生活中的琐事,足够多的观察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丰富,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写作能力。
        2.6加强经典名篇的诵读,培养写作能力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经典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名著之所以被称之为名著,必有其闪光点。学生的写作大部分是模仿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名著的诵读有利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自觉吸取名篇的亮点,为日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奠定基础,更能引导学生重温经典名篇中的美好品德,不知不觉提升自我素质。
        综上所述,小学读写结合的培养迫在眉睫,而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任重道远。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相信在教师的带领下,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和学生的读写能力都能得到稳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忠豪,丁炜,杜弘.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热点概述(上篇)[J].课程.教材.教法,2014.09:23-32
        [2]国莹.基于创新教学理论的小学低年段母语课堂读写教学研究--以汉语和英语为母语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3.06:10-16
[3]《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总目录(二)(2014年第22期~第36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2:107-120
[4]吕映.从“以文本解读为核心”到“以提升读写能力为旨归”--阅读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47-49学科教育/语文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