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刍议——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杨婷婷
[导读] 核心素养培育已经成为各学科教育的重点
        杨婷婷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第三小学校   133600
        摘要:核心素养培育已经成为各学科教育的重点。本文通过论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语文学情,将情境教学融入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创新课堂评价方式,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装入知识和能力,更是要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和文学审美能力,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可以说,核心素养彰显出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符合语文学科发展要求,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本文将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指出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希望对课堂教学提供帮助。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受到应试化教育影响,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仍以语文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通过大量繁琐性记忆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过程一般为教师讲解课本内容、学生听讲记忆、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过程,师生互动较少,育人功能缺失,核心素养培育较少。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良好品格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以及翻转课堂教学等应用极少,无法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习过程较为被动。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还不强,他们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学习方式,更喜欢富有挑战性的事物,这是他们表现出来的优点。在核心素养培养中,教师要尝试将“语文教学”变为“语文教育”,分析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情,通过组织生动的课堂自学、互学和展学活动,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尝试将自己角色由之前的教学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策划者,将课堂充分交给学生,通过熏陶、感染、激励等让学生体验艺术美、文字美,领悟意境美,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思想价值。比如在教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中,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联系在一起。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在课前教师可以安排给学生一个任务,让他们在课下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周恩来的材料,并将这些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加深对人物背景的了解。

在新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通过文字、声音和视频的形式展示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出示周恩来从少年到垂暮之年的一组照片,让学生透过文字表面体悟背后的情感,领悟其间的内涵,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这样的教学彰显了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由之前的被动“教”变为学生主动“学”,语文教学自觉走向了语文教育。
        (二)将情境教学融入课堂中
        语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的特点,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知识和规律的魅力,进而发展核心素养。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有多种,教师需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利用讲故事、猜谜语、角色扮演等,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慢慢的喜欢上语文。比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化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问题可以这样设置“同学们知道我们祖国涌现过哪些小英雄么?你能讲一讲他们的故事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互相讨论,最后老师提问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我们是中国人......”和雨来机智勇敢的样子,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小组成员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分别扮演雨来及鬼子等角色,从而感受课文中人物的特点,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能够对文章进行多元化和独特化体验,很好的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符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三)创新课堂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合理设计,不仅有利于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更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问题,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在评价设计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摒弃“唯成绩论”思想,将学生课堂创新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文化赏析能力、审美能力等纳入评价中,挖掘每个学生的语文潜能,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在下一步的学习中逐渐提高自己。课堂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师生之间互评、小组评价、教学方法评价和教学内容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要相互交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比如在阅读教学评价中,可以从是否有感情朗读,是否能够结合上下文意思阅读,能否体验语言的优美等几个方面设计评价,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是较多的,应试化的教学模式显著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下一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创新,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和文化审美能力,能够用语文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力.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中外交流,2018,000(025):270-271.
        [2]郭大芳.试论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8,005(011):334-3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