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世珍
信宜市大成镇中心小学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变化加剧,我国的人均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国家对于教育事业也越发地重视,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定要培育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因此,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文化的传承便愈发地重要。要想更好地让学生们接受古诗词文化,就要从传统文化的渗透方面入手,改变传统古诗词的教学策略,打造全新的教学课堂,让古诗词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传统文化
前言: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家强。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拥有着历史跨度最广、文化程度最深、文化体量最大的丰富的传统文化,诗词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传递的是文人的抱负与世间的哲理;展现的是古人的修养与雅致;描绘的是一幅幅中华风采;词句之间,蕴涵的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因此,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一)从教师角度分析
教师落后的教学思想直接决定着教学课堂的开展,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的教学思想仅仅看重语文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应试技巧,发展的是考试机器,而不是社会的未来,这种错误的思想非常不利于学生后续学习成长。在开展实际的语文教学时,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往往是忽视的,往往是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自己领会。这类现象普遍发生在各式各样的小学语文课堂上,究其原因大部分是教师的缺乏一定的传统文化认知,一味地灌输知识,只是让学生学习应试技巧以及书面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得以丧失的教学方式,让语文教学难度大大加大,教师没有重视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将课堂仅仅变成拿到高分的平台,这就是教师的错误的教学理念导致的后果【1】。
(二)从学生角度分析
有些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认知是存在一定的误解的,觉得学习古诗词仅仅就是为了完成考试,忽略了语文中创造性的那一面;或者是认为古诗词作为世界上普遍出现的东西,对一些诗词只需要死记硬背等,这些片面的认知,使学生觉得传统文化距离生活还是非常远的,觉得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非必需品,这些误解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也将慢慢消耗殆尽,教师对其传统文化的外延认知也是知之甚少,缺乏传统文化的价值的认识,忽略了学生的文化理念以及语文精神的培养【2】。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掌握教材,挖掘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家强。如从《诗经》的直抒胸臆、放荡不羁到唐诗的豪放大气、荡气回肠再到宋词的婉转简约、淅淅沥沥,诗词展现的是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气象,表达的是时代之才对王朝的反思和批判,夹杂着文人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和普世之才。
在信息爆炸时代,学生们每天都要从互联网中接触各种各样的五花八门的信息,难以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古诗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可以让学生们在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下明确人生的方向:或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之心,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又或是“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一腔热血【3】。
(二)体验古诗词中的美,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时代是懵懂的,也是学生们思维最为活跃、最为开放的年纪。对于他们来说,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诗歌所表达的意境都是通过想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他们的脑海当中。如《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可以让学生们发挥想象自己站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上,淅淅沥沥的小雨拍打在脸上,微凉的清风阵阵袭来,扑打在湿哒哒的脸上,身体感受到一阵凉爽,风儿继续呼啸着向前而去,吹倒了一片片半人高的草原,牛羊们忽现其间,正闲庭信步地低头吃草,天空时不时传来鸟儿的鸣叫。想象过后的交流会让学生们彼此之间更加亲近,更加了解。也能够让学生们亲身经历诗人所见所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轻松,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4】。
(三)向学生推荐课外古诗词篇目
对于小学生而言,诗歌中所包含的文言文属于知识盲区,他们只能简单地理解部分较白话的文言文。所以,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词,向学生推荐课外古诗词篇目便成了老师们所不得不完成的工作。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外古诗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后,引用古诗词来装点美化自己的文章.如写“友情”,常引“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思乡”,常引“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还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眼、口、手同时运作,学生们能够更加专注于诗人的诗歌世界,因此只有在阅读的时候学生才能感受到诗人的创作灵感以及透过诗歌所散发出来的诗人最真挚的感情,在学习古诗的同时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力,促进自身文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结语
在新课改全面实行的背景下,国家教育部对小学语文教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古诗词作文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们的学科素养,其中承载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们的智慧结晶,将诗人们的情感传递了数千年,将中华文化传递了数千年。因此进入新时代,传统应试教育的方法早已经不适合,改变古诗词教学方法,将古诗词的魅力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价值继续传递千年。
参考文献:
[1]刘晓梅. 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005(013):244-244.
[2]吴心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 000(003):100-101.
[3]余秀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 速读(中旬), 2019, 000(011):15.
[4]韦莉秋.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探究[J]. 考试周刊, 2019, 000(046):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