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李宁姬
[导读] 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语文这一科目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李宁姬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新榕片中心小学
        摘要: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语文这一科目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内理解其他的科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尤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下,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然而事实上,当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却存在一些不足,因为本文对此展开了研究与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情境
引言
        学生获取知识主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来实现,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汲取知识的阵地,这就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是必比不可少的技能之一。所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标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实际运用的情况,对于学生学好语文至关重要。因此本文研究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及实践效果,以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帮助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对于正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无论从认知能力到理解力方面都相对较差,如果此时没有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解读,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难以真正理解所学的课文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学可利用的教学工具十分有限,而在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师教学过程中后,教师则可利用多媒体、微课、电子白板等教学工具,更加直观且形象的来展示课文内容。信息技术的利用不仅可以将课本中枯燥乏味的文章通过动态的方式展示出来,同时还能更好的激发出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偏低,对于一切事物还充满着好奇感和新鲜感,不仅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其创造思维还相对较为活跃,在语文阅读方面属于最佳引导时期。所以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若果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有效指引,那么极易将学生的创新思维磨灭,不利于其全面发展。在以往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不仅缺少一定的趣味性,模式还过于形式化,容易禁锢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十分有必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通过互联网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视野,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有助于扩大教学覆盖面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既丰富了教师现有的教学资源,还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让教学摆脱了以往教学资源有限的困境。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储备大量的有效资源,以此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也有助于教师之间更好更快速的进行深入的教学探讨与交流,进而扩大教学覆盖面。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句子阅读。句子作为一篇课文的组成单元,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内容,所以有效的句子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草原》一课时,其中一句原文:“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该句虽然简短,但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在理解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通过互联网中的相关视频,将原本苍白的文字转化成了动态的视频,不仅可以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句子的记忆。
        2.片段阅读。
        课文中总有一些片段体现着课文的中心思想,承载着作者的情感,表达着作者的某种思想,这些片段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因为通过对这些片段的阅读讲解,学生可以了解课文内容及其所要表现的情感、思想,这是学生阅读理解一篇文章的关键,为此,阅读教学向来注重片段阅读教学。为提高片段教学效果,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片 段内容相符的情境,结合情境进行片段阅读教学,以加深学生对片段内容的阅读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扩大阅读
        1.课前预习中的课外延伸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涉及历史内容的课文,如《将相和》《晏子使楚》《秦兵马俑》等。由于这部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阅读教学时学生经常出现不理解或其他情况。对此,笔者要求学生进行 课前预习,利用互联网查询与历史类课文相关的资料,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通过互联网延伸课外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如讲《秦兵马俑》一课时,正式讲解课文前,笔者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数字图书馆等渠道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了解秦始皇制作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原因及兵马俑全貌。同时,要求学生把自 身搜集整理的阅读资料整理成册,课上提交给笔者,以便监 督学生的课前阅读情况。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使学生养成 课前阅读的习惯,实现课外延伸,阅读拓展。
        2.课上教学中的课外延伸
        课上的阅读延伸也是十分重要的,能够补充、拓展课堂阅读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不仅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了解课文中没有提及但是与之相关的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因此,课上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整理成微课,课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看完后再阅读课文。如讲《鲸》一课时,笔者利用互联网上的图片,按照课文对鲸鱼的描写制作了一个简短的微课,以幻灯片形式播放每一张图片。同时,图片下面配上了相应的描写语言,展现鲸鱼的形态。然后课上让学生结合图片进行课文阅读理解,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程度,又能扩大学生阅读的范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今后的教学中,笔者还将持续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少霞.探究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J].学周刊,
2018,23(23):138-139.
[2] 张秀玲.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
记录材料,2018,19(11):134-135.
[3] 马玉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
教育,2017,3(8):184,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