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卿
山东省安丘市金冢子镇金冢子小学
摘要:学生的文化素养是不断培养的。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需要老师给学生上课时,多教授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丰富自身的精神,获取更多的知识。那么老师在教授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用合适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传统文化知识。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策略;
引言
传统文化教育从广泛方面来讲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是非常容易切入的,无论是从实际生活入手,还是从课本中的文化现象进行剖析,传统文化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丰富的过程,因为传统文化本身也是在历史的不断发展、文明不断沉淀的过程中形成的。为了使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渗透和实践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对调研数据和参考文献的综合研究,该文对传统文化教育提出针对性的见解和思考。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国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很高,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文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传递了传统文化应当持续传承的重要信息。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丰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社会进步而进步。传统文化需要人们来继承和发扬。以往国家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上深度不够,传统文化差点在我们眼前消失。近年来越发懂得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脱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精华,是我们不能够抛弃的。现今我们面临着激活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其作为当下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具有重要意义。焕发传统文化活力需要各个领域积极参与。教育行业一直承担着重要任务与使命,其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应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完成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这一重要任务。学校方面应有使命感,紧紧围绕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这一核心,将其落实到各科教学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天地万物发展中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通过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感受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小学语文学科特点与传统文化特征具有统一性,语文学科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必须要保证传统文化能够被我国各族人民代代传递,为了让人们深刻懂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应当从小进行教育,坚定传承的意义决心。
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一)立足于教材,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若想实现有效的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立足于教材,深入地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发掘。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主张仁政,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佛家倡导众生平等、慈悲对世人,这些思想的学习对于小学生的成长都有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而小学除了语文还有其他科的学习任务,负担比较重。因此,教师应将现实生活与教材结合起来,注重对于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以便提升其综合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言文课文,学生们往往对其提不起兴趣,但是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对历史的推进与文明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吃透文本语言,掌握好语法的使用与字词的用法,创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文学底蕴。
(二)夯实语言文字基础,学习传统文化
语言文字基础不仅是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更是整个语文学习的基础。而且语文学习不是不同模块之间单独分离的,而是具有相互影响作用并效果显著的。例如,如果一个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较差,对汉字的识别能力和理解能力较低,那么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一定会受到影响。
一些教师会认为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与学习传统文化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这就是对语文学习整体性的认知性不足的体现。语言文字基础赋予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在用文字描述的事物、经历和感情面前有更深刻的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文字的发展是紧密结合的,文化的输出更是离不开用汉字去表述和传播,因此语文课堂上的语言文字基础的夯实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学习环节。
(三)创设传统文化情境
在教授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传统文化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也能够拓宽学生自己的传统文化认知视域。例如,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要学的一首古诗的情境和情感基调,给学生放几首音乐,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带入自己的情绪,拓展思维从而拥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听完歌曲时,老师可以问一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这首古诗。学生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提示学生通过刚才的音乐结合自己的想象,挖掘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那么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一个了解之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说哪些古诗与这首古诗描写的情感相似。学生搜寻自己的记忆库,找出更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古诗。拓宽学生古诗学习的范围,加深学生学习古诗的印象,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文化内容。老师可以借这次机会让学生多分享一些他们觉得比较好的古诗词。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在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利用信息的便利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们观看有关传统文化的节目,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近年来,有关诗词、汉字方面的节目是越来越多,可见传统文化的魅力无处不在。我们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放映诗词节目,在讲解诗词的同时为学生们讲解诗词背后的故事,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更加感兴趣,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从小学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更能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小学学生的记忆力很好,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课外诗词的背诵,提高学生们的知识储备量以及文化内涵。
(五)拓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当前,我国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有部分传统文化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内容单一,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传统文化教学不能仅仅在教材中展开,而应进行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与课外阅读中真切的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投身于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之中。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安排学生朗读《弟子规》《千字文》,或者在午休时间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播放《中华诗词大会》等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节目,让学生在娱乐中调动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开设一个国学班,专门为学生设置传统文化课程,给学生提供密切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提升其文化道德修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和渗透所具有的作用和重要性对于学生、教育和文化传承来说都是由内而外、意义重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将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与传统文化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更多样的形式来将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美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其肩上所承担的传承和传播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史登艳.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融合分析[N].贵州民族报,2020-08-20(B03).
[2]张安涛.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融合策略之浅析[J].才智,2020(16):62.
[3]乔洪伟.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62.
[4]高志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9(11):98-99.
[5]孙琦,姜俊和.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1):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