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丽
四川省简阳中学 641400
摘要:高中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学生的个人影响非常深远。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不过当前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语文思维无法高效提升。本文主要从语文思维的三大特征出发,探讨了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方法与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思维;创新
前言:高中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要面对巨大的高考压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然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暴露了不少问题,比如教学理念落后,过于重视学生的课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水平较高,但语文思维能力相对薄弱,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是相悖的。鉴于此,明确语文思维发展的特征,激发其学习兴趣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语文的三大特征
(一)体现交流性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常会应用不同方式来解决语文问题,且不同学生对同样的问题可能有不同见解,针对这种情况,组织课堂讨论活动非常必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与其他学生的互动交流更为密切,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同时,学生除了自主表达意见之外,还可以倾听其他人的观点,然后尝试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思维被打开,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显著提升。
(二)体现包容性
语文思维具备包容性的特征。一方面,语文和生活联系紧密。依据对应的学习材料,学生容易联想到对应的生活现象,进而体验语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另一方面,语文充当了基础作用,以语文当中学习的语言逻辑、思维方式为基础,学生能更为简便地掌握其他学科。对此,教师应当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促使学生不断思考,理解生活现象,理解其他学科的规律。
(三)体现感染性
语文可以被视为一门艺术,以语文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因此语文的学习内容含有意境美、语言美和形象美等特征,如果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而充满魅力的课堂,学生容易受到感染,逐渐增强个人审美情感,提升语文思维能力。
二、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去因为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中教师大多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相对而言比较单一。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很难发挥主体作用,思维能力更加得不到锻炼。新课程标准之下,高中教师应当深入了解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积极采用合作学习等现代化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当中自行探索知识,提升个人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内容,教师从旁指导,促使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拓展思路,进而在交流与总结当中获得启发,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另外,交流讨论利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教师可以经常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互相切磋,锻炼其创新性思维。比如组织辩论赛,课前让学生搜集正方或者反方的论据,课堂教学正式进行辩论时,正方、反方交换立场。由于学生课前提前充分了解某一方的观点,当他们交换立场之后,其不仅要尝试着对抗对方的观点,而且要不断努力推翻自己之前的想法,学生的思考范围扩大,思维能力也会逐渐提升。
(二)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
语文学科的主观性较强,学生的思维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应以始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然而,由于高考的压力较大,很多教师为了争取课堂时间往往没有为学生留够充足的时间,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思考,自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以《阿房宫赋》为例,部分教师讲解文章内容时,都会直接将文章的主旨与情感告知学生,学生只要机械记忆就可以通过考试,不过这种方式严重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应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其独立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即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写作内容的相似程度也比较高,究其原因,学生未脱离原本的思维模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比如写作时,告知学生命题作文的着手点,让学生了解事物并非非黑即白,要敢于放弃固定的思考模式,另辟蹊径进行创作。
(三)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情境教学法是当前广泛应用的教学手段,语文教师应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将其与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合理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荷塘月色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尽可能增强情境的生活性,促使学生理解荷塘月色。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心中的荷塘月色是何种景色?最吸引自己地方在哪里?让学生跟随问题情境不断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佳作较多,且作品中渗透了对学生思维培养有利的素材,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尝试提出质疑,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比如学习完鲁迅的著作《祝福》之后,让学生将文章中的现象和生活相互联系,促使学生思考为何当时的现象存在冷漠现象,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逐渐认清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区别与联系,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
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状态,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了解语文思维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进而采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张文娟.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 中国农村教育,2019(03):84.
[2]何鑫. 高中语文“思维品质”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2019(08):3-6.
[3]赵伟.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17,8(0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