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申嘉莉
[导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推进整本书的阅读不仅不会与应试产生冲
       申嘉莉
        重庆市垫江实验中学校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推进整本书的阅读不仅不会与应试产生冲突与矛盾,反而如果在教师的有序的引导下则会促进学生语文多方面素养的提升,为在学业重压之下的学生们开辟出属于他们诗意栖居的后花园。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开展,从目标与内容来看相对于初中来说,需要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探索阅读的路径与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鉴赏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等。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担负着重要的导引任务。教者不仅要在课上帮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相关策略的构建,自身还应在课下对名著长篇巨制反复咀嚼品读,教师读熟读透读懂才能切实有效的与学生展开对话与交流。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
        引言
        整本书阅读如何进行成为教师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区域教研要充分发挥学科引领作用,立足教学实际,创新性地开展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让书香浸润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1校外实践
        当代高中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不能拘泥于校园,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必须让学生适当地走出校园,去感受校园外部,也就是社会阅读的整体风向。由于高中生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整本书阅读的校外活动必须精益求精,笔者认为以下两种形式的实践对学校管理者组织整本书阅读的校外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一,市级读书心得大赛,各个学校选派优秀作品参加市级读书心得大赛,以诵读形式展示读书成果,不仅考验了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更对其语言建构、思维发展等其他维度进行有效锻炼;第二,争做阅读志愿者,学校联合儿童福利院,开展阅读志愿者活动,让学生走近儿童,运用整本书阅读的方式抽取书中精华,将其讲解给福利院的小朋友们,让学生在提升阅读整合能力的同时,奉献爱心,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关整本书阅读校外实践的活动不胜枚举,希望教育者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能注重实践活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影响。
        2组建阅读小组,展示读书个性
        能够得到同学之间的肯定并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大家是高中阶段学生非常自豪的一件事,学生也会因此提升阅读兴趣,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组建阅读小组,阻碍碎片化的信息冲击,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即使几个同学阅读的是同一本书,在交流中也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学生个性的展现。教师和学生之间毕竟在年龄和经历上有所区别,产生共鸣是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学生之间的经历和心智成熟程度是比较相似的,我们可以据此在班内组建阅读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组内读书活动,由小组代表拟定好阅读计划,把阅读任务细化到每周,列出阅读清单,安排好阅读进程,分阶段先在小组内分享读书心得,再在班级内讨论交流并汇报阅读成果,还可把每个阅读小组的阅读随笔、读后感等进行展示,力争在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中培养学生爱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而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增加阅读兴趣
        以学生感兴趣的小说教学为例,可从人物形象为切入口,在教材的选篇中挖掘问题,提纲挈领,让学生回归原著品味原汁原味的有关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例如在开展《红楼梦》整本书导读时,教材选取《林黛玉进贾府》一节,小说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母、贾宝玉依次呈现在学生的视野,教师可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抓住黛玉这条人物主线拓展延伸,从黛玉的姓名、生日、故乡、居所、花语、称号等入手,向学生缓缓展开,踩着诗的韵脚,听着诗的咏叹,拈着绛珠草,穿越三生石,带领学生去欣赏一道万亩琼华隐映的奇景。通过黛玉的一条主线,联系其情感线索又可勾连起著作中其他重要人物的经典场景片段。例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等。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个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分析的难度,培养其在高中阶段精读的能力,思辨的能力,另一方面多角度动态地理解人物,学生在与人物产生共情的同时,内心的至真至善,悲天悯人的情怀也不断被唤起,人文性也在悄无声息间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学生在诗意的语言氛围中沉浸,经过不断积累,反复诵读记忆,大家的草蛇灰线、影射、不写之写等笔法,学生便可积极尝试,应用于高中较为深刻性的写作实践中去。此外,以小说主题为突破口,布置学习任务。阅读本身具有“私人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对于作品的理解与分析,把握“母题”是关键。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适度把控边界,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展开探讨。教师应善于敢于与学生进行切磋交流,营造一个敢于质疑,欢迎提问,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教师的任务则是通过提供进阶式任务,在关键处设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同样在探讨《红楼梦》的多元主题时,教师可把价值重心放在小说传递的真、善、美、爱之上,引导学生挖掘作者在宝黛爱情以及大观园中寄托的人格理想、社会理想、审美理想。有了主要的大方向,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自主沉浸式的阅读,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探讨才具有意义。这一过程师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在交流研讨中不断碰撞,小说的多元主题也在分析情节、人物、环境、时代背景中不断被师生共同挖掘。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宝贵的批判性思想,因势利导,进行生命的融合与灵魂的升华。
        4典型带动
        榜样是学习的动力。在区域推进整本书阅读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教师以“榜样”为镜,激励教师增加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投入,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开展。典型的出现来自教研员的督促与培养。我们要紧紧抓住各校教研组长这只“领头羊”,要求各校制定详细的整本书阅读计划。整本书阅读要早筹划、早设计、早安排,做好阅读的软硬件建设。目前,地区各高中都配有开放的阅读空间,一些学校早晚还安排了固定的阅读时间。对于各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一定要及时沟通与指导。在推动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出现了一些整本书阅读开展良好的学校。为此,在地区教研组长会上,我们会请这些学校做经验交流,以先进带动后进,后进赶超先进,使地区整本书阅读开展进入良性循环。
        5组建阅读小组,展示读书个性
        能够得到同学之间的肯定并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大家是高中阶段学生非常自豪的一件事,学生也会因此提升阅读兴趣,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组建阅读小组,阻碍碎片化的信息冲击,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即使几个同学阅读的是同一本书,在交流中也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学生个性的展现。教师和学生之间毕竟在年龄和经历上有所区别,产生共鸣是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学生之间的经历和心智成熟程度是比较相似的,我们可以据此在班内组建阅读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组内读书活动,由小组代表拟定好阅读计划,把阅读任务细化到每周,列出阅读清单,安排好阅读进程,分阶段先在小组内分享读书心得,再在班级内讨论交流并汇报阅读成果,还可把每个阅读小组的阅读随笔、读后感等进行展示,力争在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中培养学生爱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而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精神,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要求和变化,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让书香浸润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静.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及实施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2):38-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