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泉华
江苏省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 224700
摘要:“以读导写”是专门针对中学生读写素养而开展的一项教学实践。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在坚持以读促写开放性、主体性以及创造性原则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读写积累渠道,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更加丰富的机会。
关键词:初中语文;以读导写;策略
前言:初中生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思维方式,他们参与阅读活动,主要是为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传统教学模式是单一的,很难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使他们拥有语言文字的积累机会,所以,师生关系非常紧张,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新课程背景下,“以读导写”理念被提出,将其融入阅读思考环节,可以活跃学生思维,还能提升写作水平。
1、以读导写的原则
1.1开放性
初中语文已读促写教学实践中对开放性原则的遵守,主要是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考虑。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而以读促写同样具备开放性特征。因此,教师在开展系列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适当抛开教材的局限,而仅将其作为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与写作技巧的一个引子,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发展观、学习观以及创造观的培养方面。
1.2创造性
在开展中学语文以读促写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遵循创造性原则,不能采用固守僵化的教学模式展开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否则不仅会制约学生的能力发展,反而会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树立不良的典范。
2、以读导写教学策略
2.1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在学生写作的初期阶段,即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积累和借鉴的过程。因此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大量的资料阅读中来形成自己的读写资料库,并在阅读过程中学习作者的优秀表达方式和创作技巧,通过仿写练习去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模式,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客观来说,仿写是写作的基础、是想象的基础,同时也是创新的基础。所以,初中语文教师更需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引领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并借鉴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创作方式。
比如说,当学生在描写四季风光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潜词造句,那么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对朱自清先生的《春》进行仿写,来描写其他季节的特色风光。而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对于教师或家长等人物的描写过于局限,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仿照鲁迅的《藤野先生》进行创作,充分吸收名家学者写作中的一些精髓,最终强化学生的写作表达技巧。
2.2推广多种改写方式,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改写是每个初中生都要掌握的一项技能。教学时,教师应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要求学生发挥他的想象力,把不同的内容改写成新的内容,做到情感升华,锻炼写作熟练度。改写形式虽然简单,却有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的作用,多用改写影响学生,阅读促进写作的意义更为突出。比如,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学生改写时应该加入自己对“思乡之情”的理解。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未真正远离过自己的家乡,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发挥指导的作用,给学生说明改写要点,创设情境后展开合作探究,一起去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多介绍一下作者的资料和《乡愁》的创作背景,相信,学生改写的动力会越来越强的。灵活多变的改写方式值得广泛推广起来,用“以读导写”策略,尽量打开学生创新之门,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每名学生都是可塑之才,以读促写和读写结合,无疑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学习能力综合发展的最有力支持,初中阶段重视起来,还可以收获意外惊喜,将来,培育出大批高素质、全能型、有理想的建设人才。
2.3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材料
教师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进行阅读,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对课文了解得更加深刻的目的。比如,初中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讲授课文《邓稼先》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中国两弹一星研制的电影,或者找一些关于邓稼先的资料让学生们阅读。这样,在教授课文之前,学生们对邓稼先这位科学家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就会得到来自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让学生阅读同课文相关的材料,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更加容易地引导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融入课文的内容中,被课文的内容所打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被邓稼先事迹感动的时刻让学生们模仿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形式为邓稼先先生写一段话,并加以朗诵,借此培养和抒发学生的感情。
结束语:
随着新时期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推进,对中学生语文读写素养的培养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而以读导写也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开展系列教学活动的核心方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中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语感,同时根据实际需求以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参考文献:
[1]曹志新.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85.
[2]郑小清.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的教学研究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