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宋柳慧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普遍下降。健康的心理,
        宋柳慧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第一小学   535399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普遍下降。健康的心理,能及时应对身边的事,更加积极乐观的生活。在学生的小学时期,塑造正确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这个时期接受的思想可能伴随学生的一生,因此我们应了解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心理教育;小学教育
        
        小学生在情感上还不是很成熟,他们的情绪受环境影响很大,不能自主控制自己情绪,但总体上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但不排除极个别极端情况。通过语文教学,我们将正确的观念告诉学生,使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也是我们自我反省的过程。在语文教学时,通过提问,从学生回答中寻找他对生活的认知,也是对学生自身心理的了解。
        1 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现状分析
        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有着万千宠爱于一身,然而到学校不免会受到冷落或者没有满足自己的事,情绪会有较大的波动,产生厌学的心理,老师和家长不能及时注意的这些事,慢慢的学生会变的孤僻,以致在未来生活工作上产生不好的影响。例如学生在上课时,不专心听讲,老师当众点名批评后,学生认为自己很丢人,逐渐讨厌这门学科,即使他这门学科很优秀。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只建立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认识生僻字、学习文章写作手法,主要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故事性的课文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故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在语文课上,学生对于文章背后的思考很少,这限制了学生思维,学生被动的接收课文思想,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但不可否认,当学生遇到一些与课本中相同事时,也会和文中主人公有同样的做法。
        在目前课文中,学生们通过作者的文字,来感受作者想告诉我的的道理,从而提高心理素质,例如飞蛾扑火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让学生珍惜生命,学习《匆匆》一课,明白时间流逝飞快,学习《卖木雕的少年》,感受朋友之间的友谊。
        2 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有效策略及建议
        在语文课上,通过对文章的思考,我们使学生明白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并进一步的使学生学习到正确的思想,明白最后的道理,但是课文中发生的故事离学生现实生活太远了,学生不能深刻感受到作者那时的心情,例如我在学习《背影》这一课时,我无法理解看到父亲背影时为什么要流泪,但是当我真正的有一天离开家时,看到父亲才能感受到那种不舍之情。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有效策略及建议:
        2.1 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切实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
        我们不能一味的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我们应首先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在快乐无忧的环境下学习,成绩自然会提升,作为陪伴学生情感培养最重要时期的人,我们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在教学中,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重视。教师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尽可能的使用课文中的词汇让学生再一次理解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陪伴他六年之久,他们对于这个社会的看法更多是从老师口中了解到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2.2 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让学生轻松学习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在学生眼里一切都是很新奇的,教师课前准备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让学生分析,在做游戏中,感受游戏输赢,例如组织学生猜拳赢得队友,最后人数不平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许多偶然性,同样有成功,也有失败。
        2.3 组织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简单的课文学生,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教育,枯燥的背诵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厌烦。小学生是好动的年龄,我们也要结合新课改要求,学生与老师职责对调,让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当众讲话的能力。
        (1)着重要点,在思考中进行心理教育
        在小学课文中,故事性课文居多,作为教师应该多提问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你想对文中的哪个人说什么话,从课文中联系到现实,发现自己身边类似的人,例如在《窃读者》一文中,提问学生如果你开了一个书店,很多人都来“窃读”你愿意吗?很多学生选择读书收费,所有对于培养学生同情心,学会分享及其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明白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2)课文情景再现,体会作者正确思想
        课文中的故事通过文字无法具体感受作者当时的情景,例如草色遥看近却无,当真正看到草地时,才能明白为了近看却没有。当我们阅读枯燥的文字时,无法感受到文字蓬勃的力量,但真正遇到同样的事时,才会明白再没有其他语言来描述这一场景。例如在感受心跳一课,学生感受自己心跳声,提问如果没有心跳会怎么办,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感受生命的传承。最重要的是,理解课文中主人公的想法,只有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更好的理解。提问学习对于课文中做法有没有其他想法,对每一位同学的回答先给予肯定,再问为什么这样做,对于不妥的做法及时更正,并且再下一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再次问他,及时更正学生不良的心理。
        (3)社会情境再现,分辨是非了解学生生活环境
        在学生一天中,会见到许许多多的事,随手捡垃圾,闯红灯,同学之间矛盾,或者家中的事,让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能了解学生接触了什么事情。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在学生的作文中也会有所表现,教师给学生处主意,解决学生问题,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稳定了学生心理。学生心理教育是否成功,取决于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是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通过课文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在学生掌握文学知识的同时,对身心发展也有了提升。
        结束语
        学生在小学时期的情感培养非常重要,这是他们第一次对社会产生交互。我们在语文课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是对语文教学的进一次改革,也要求教育工作者有着心理教学经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很荣幸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们以正确的方式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吕广建.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
        [2]熊海云.聋校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研究[J].未来英才,2017.
        [3]孙华.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培育中的作用及做法[J].卷宗,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