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葳薇
江苏省扬州市明月幼儿园万科分园 225000
摘要:对幼儿而言,读物的选择通常有以下标准:文字活泼有趣、画面生动形象、意义简单易懂。因此,兼顾这几大标准的绘本通常是幼儿阅读的不二之选,而幼儿阅读的很大一部分目的是为了其特定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分享行为正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幼儿分享行为养成教育的相关概念和现状出发,对目前幼儿分享行为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从学校环境、社会气氛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儿分享行为,养成教育
前言: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一时期的幼儿社会性发展体现为以下几方面:在学习、生活、娱乐方面,大多数幼儿在合理的引导下,能够主动配合,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分工合作,通过友好协商推动问题解决。不仅如此,他们也能够在学校组织的系列活动中逐渐学会关心他人,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有物,进而逐步养成分享的习惯。而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十分符合幼儿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绘本无疑能对这一时期的幼儿情感价值取向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绘本阅读中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养成教育是十分可行的。
一、幼儿分享行为养成教育的相关概念和现状
本文的幼儿分享行为指幼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主动地将自己所拥有的如图书、玩具等事物以及引发其高兴等情绪的事件与他人分享的行为,养成教育则指有意培养幼儿分享意识、逐渐纠正幼儿行为、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过程。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儿童是缺乏分享意识的,他们在考虑一个问题时更多地会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很少考虑他人的心情。例如,一个幼儿在特别喜欢某个玩具或者某种食物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独占的心理。
二、幼儿分享行为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意识薄弱
现在的幼儿家长处于育儿初期,大多年纪较轻,既缺乏足够的育儿理念,对相应的理论知识也不够了解。以本文提出幼儿分享行为养成教育为例,根据相关调查,在此之前,只有很少的幼儿家长对幼儿分享行为养成教育这个概念有所了解,并能够正确认识这一教育对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很多幼儿家长对这个概念完全不了解,也不知道这一方面教育所涉及到的内容,更不清楚这一方面教育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所能产生的影响,甚至有家长将其视为一种会制约、束缚幼儿自由意志发展的教育,不利于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 显然,家长的这种意识是十分不利于这一养成教育的顺利进行的。
(二)幼儿园方面观念和目标的扭曲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我国的教育、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就幼儿教育而言,一些幼儿园在新时期需要承担的责任更重,但在育人观念和目标上,却受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偏差。
比如,幼儿园阶段,教育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意识和行为习惯,但某些幼儿园为了学校本身的利益,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幼儿家长的心理需求,更加注重幼儿在“有用”知识上的学习,甚至在这一时期就开始鼓励幼儿重视分数的获得,而不是教育本身,这是导致幼儿分享行为养成教育难见成效或者甚至产生反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幼儿分享行为养成教育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学校环境教育
学校是幼儿除家庭外,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学校的环境情况很容易对幼儿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帮助幼儿分享行为养成教育的顺利开展。如在幼儿的课外活动场所开辟能够吸引幼儿的阅读角,通过精心营造的阅读环境与充足阅读资源的结合,鼓励幼儿主动阅读。在阅读读物的提供上,学校应当既提供适合独自阅读的小页面绘本,也提供适合两人或者多人阅读的大页面绘本;既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绘本,也适时有意识地向幼儿推荐合适的绘本,帮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培养与他人分享、合作的意识[ 高晨程. 以阅读区为例,浅谈幼儿分享意识培养[J]. 教师,2020(6):122-123.]。
(二)提出新的教育方式
相对年纪较大的儿童来讲,幼儿的思想更稚嫩,他们对分享的概念陌生是正常的,需要幼儿教师运用贴近其身心特点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新的、贴近幼儿生活、有助于启发幼儿思考的教育方式,首先提高幼儿对了解分享这一概念的兴趣,再引导其作出分享的举动,并通过鼓励教育的方式鼓励其保持分享的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完成相应主题的绘本阅读后,通过一定语言与动作的结合,围绕主题创建相应的故事情境,鼓励幼儿认真思考故事情节的发展,认真体会故事的主题,并与同学展开自由讨论,以此帮助幼儿获得分享带来的乐趣体验[ 余琴. 结合阅读活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探究[J]. 成才之路,2017(31):12.]。
(三)加强社会气氛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成为党的十九大对学前教育以及整个教育事业的新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案(征求意见稿)》也要求重新定位幼儿教育中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间的关系,要求以幼儿为核心,逐步建立幼儿园、家庭与社会的共育机制。因此,加强社会气氛教育应当成为养成教育的重要一部分。
(四)加强和改进幼儿思想道德建设
目前,我国社会中独生子女家庭居多,6个大人与1个孩子的家庭结构使得很多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养成了一种独占的行为习惯,很少有与他人分享的需要和感受。家长也因为缺少正确的教育理念,不能抓住这一时期及时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分享教育,致使幼儿将“独占”而不是分享视为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在学校的幼儿分享行为养成教育中,要重视改进幼儿原有的思想道德中的不适宜部分,加强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 范美蓉. 基于绘本阅读的幼儿分享行为养成路径构建[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116-120.]。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分享行为养成教育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幼儿为核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高晨程. 以阅读区为例,浅谈幼儿分享意识培养[J]. 教师,2020(6):122-123.
[2] 余琴. 结合阅读活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探究[J]. 成才之路,2017(31):12
[3] 范美蓉. 基于绘本阅读的幼儿分享行为养成路径构建[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