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何佳荣
[导读] 语文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来说有重要意义
        何佳荣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东湖中心学校,130505
 
        摘要:语文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来说有重要意义,重视语文教学就是重视学生的成长。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对于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都有重要的影响。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语文课还是传统课程的模式,在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许多问题,想要开展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就要发现存在于教学目标中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本文即是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与对策;教育
        引言
        教学目标设计对于一堂成功的教学课堂来说非常重要。设计的教学目标,决定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就是决定了学生们会在课堂上将学习到的内容以及接受什么样的方式教育,是对学生们上完课后所应该掌握知识程度的要求。所以教学目标非常重要,影响了教师教学的大方向,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进程。但是目前而言,小学语文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下文即是对相关问题展开分析以及解决。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偏重知识传播,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由于应试教育的需求,小学教育越来越偏重知识传播,教师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大多以知识传播为主,这样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不正确,而是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大多将教学目标设计分为掌握生词、会理解背诵课文、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其实这就是教师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存在的典型问题。
        近年来,新课标以及素质教育的提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科素质。偏重知识传播的教学目标很容易导致课堂枯燥,学生们很难对其感兴趣。小学生有其群体的特殊性,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就很难在课堂上高效的学习,所以这样偏重知识传播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学生们的生活距离较远,他们很难也不愿意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
        2.目标设计过于模糊不清与表面化
        目前许多教师在进行设计教学目标时,过于空泛和模糊不清,譬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教师们在解读课文的时候,先是和学生们讲一些生字生词,然后对文章进行分段落化结构,最后进行一段一段的分析。这种枯燥教学的方式并不是对教学目标的良好实践,学生们只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表面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大多都是教师主导的,教师一直在给学生们灌输一些“标准答案”式的分析与理解,但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们的思维不应该是固化的,而应该是发散的。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实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需要学生这个主体亲身实践的。造成这样现状的主要问题还是教学目标设计过于模糊不清与表面化,因为每篇文章的情况并不相同,教师们应该深入文章,再基于学生的特性进行设计教学目标,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同时还养成了正确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学生素养。


        3.教学评价单一
        教师们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描述的字眼是“掌握”、“熟悉”等等,但是什么程度才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熟悉?教师们往往在考察以及教学评价时单一的使用课后习题或者是试卷的形式,教学评价单,我们没有办法从学生的习题或者是试卷中看到学生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能更好的实践教学目标。本身语文就是一个感性的学习,熟悉与掌握的程度很难用量化的标准去衡量,但是教师们在考察以及评价的时候却采用量化的形式,单一维度的去考察,这对于学生们进一步良好的学习存在一定的误导。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知识,是为了提高学科素养最终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学评价的方式。
        二、解决相关问题的措施
        1.深入、明确地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文本本身,二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教学目标不能浮于表面,而是要深入,正阳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才能有重点的、深入学习。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会认识生字生词或者是会背诵课文那么简单,而是让学生要深入了解每段文字背后的情感、文化等等,这样学生的学科素养才能被培养起来。所以教师要深入、明确地设计教学目标,而不能模糊的说“掌握作者情感”。
        2.注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学习、理解的过程终究是属于学生个人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解读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非常重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结构或者是认知水平,他们在进行理解、学习时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或不同的水平,教师单一的进行主管讲解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思考,只有当学生自我深入的感悟,去理解,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长,才能得到水平的提升,才能得到学科素养的进步。所以教师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部分,而不能单一的设计偏重知识传播的课程。
        3.丰富教学评价的形式和维度
        教师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要结合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单一维度的考卷和作业并不能很好的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文章诗词的了解。教师要采取更多的观察和分析。在教学评价上不但可以采取活动考察、课堂考察,课后试卷的考察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总而言之,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和素质培养打基础的阶段,语文学习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教学目标更是决定了教学出发点和归宿,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向,虽然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只要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小学语文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雷俊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7.09.
        [2]王允庆.课堂教学目标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