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敏
温州市瓯海区梧田一中 325014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是他们必修的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以支撑他们消化吸收全部数学知识,再加上部分教师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死板,很大一部分中学学生认为数学学科枯燥无聊,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倘若学生的这一认知依旧根深蒂固,那么课堂效率就会始终滞留在瓶颈。所以,初中数学教师理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竭尽所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趣味化课堂;构建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成为每位教师探究的重点内容,教师从改变传统课堂入手,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在轻松氛围下自由、快乐地学习知识。在有些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谈天说地,学生却在下面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讲,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数学兴趣,无法投入到数学探究中。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以高效课堂为目标,采取有效策略吸引学生注意,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一、培养数学兴趣,保证课堂质量
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为了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教师需要先构建趣味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才能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情境教学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能启发数学思维,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以《正数与负数》教学为例,本节课需要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达生活中的量,这对初中生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扩展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首先,教师可以出示天气预报:今天最高气温零上六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三摄氏度,提问学生如何区分这两个问题,引出正负数的内容,用6℃和-3℃区分。接着提问学生负数的概念,用自己的话说说正数与负数的关系,了解到负数与正数是相反的意义。之后提问学生如果收入25元记做+25,那么指出13记做什么,采用生活化问题加强学生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在问题的引导下激发学生数学兴趣,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二、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初中数学教学内容
在高效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前提条件。而若想转变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提升其学习兴趣则需要从改善数学教学方式上着手。具体说来,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当代初中生的个性特点,投其所好,找到符合其兴趣取向的教学切入点,利用适合学生的课堂形式进行数学教学内容的传授。可通过结合实际生活来解释数学原理,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教授《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节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活用生活中常见的与平行线或相交线相关的例子,如火车轨道、篱笆、梯子等,或者通过相关的数学小故事向学生讲授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有关定理。这种方式不仅会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数学理论,还会因为其熟知的例子引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自主的理论学习,并鼓励其针对疑惑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同时结合课后同步习题加以检测,使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之后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三、适当借助多媒体教学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育界各个领域都普及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应该利用这种新技术,让学生在趣味的环境中学习。有人认为数学知识过于严肃,不适合把多媒体教学带入到数学课堂中。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的激发,学习过程是如此,教学过程也是如此。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些语言知识转化成图片知识或视频知识,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了图像或视频上的内容,也就理解了要学习的知识。数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可以走在时代的前沿。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达到高效教学课堂的目标。例如,初中数学涉及到圆与抛物线的结合,这类题型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而许多初中生由于思维能力不够拓展,他们想不明白在抛物线,或者圆上面那一个动点的移动轨迹应该是什么样子。这是因为抛物线动点的移动轨迹,是一个二维平面的运动型问题。但在试卷和书本上,只能以静态的图片显示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这一过程,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见到确实是实实在在的移动轨迹,动态课件的使用,让学生很轻松就理解了题干,学到了知识,又解决了问题。
四、合作探究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改变独立学习的状态,与组员合作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认知,促进初中数学资源的共享。利用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学习难题展开探究实践,从而激发起学生数学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兴趣,形成高效、有序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例如在《确定圆的条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考古学家在长沙马王堆发现的圆形瓷片,如图:提问学生如何将这个圆形瓷器补充完整,想要画一个圆需要哪些条件,如何寻找圆的圆心,利用情境教学引发学生的合作学习,主动对确定圆的条件展开探究。接着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经过点A的圆有几个,经过A、B两点的圆有几个,经过A、B、C三点的圆有几个,这三个点与圆是什么关系,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出想要确定一个圆需要哪些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借助合作学习提高数学认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
五、构建创造性思维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气氛
我们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传授学生正确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准确学习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给学生讲解创造性思维学习方式的时候发现,应注意让学生意识到培养自身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积极配合老师,认真学习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方法,逐渐发现创造性思维的魅力所在,对学习此方法产生强烈兴趣,为其所吸引,从而自主的学习,深入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知识,并把它准确的应用到数学学习中,深入全面掌握数学知识。以教师讲解《勾股定理》课程为例,我们教师可以以课本内容为基础,通过向学生多次提问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如下:如何将一根长木棍在不放倒的情况下带入教室?木棍最长能够多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研究会发现,若以长木棍不放倒为前提,将木棍倾斜对着门的两个角带入教室会使木棍最长。由此问题,教师可相应引入勾股定理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开拓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改变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利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数学内容,组织合作探究增强教学效率,在师生互动中启发学生思维,营造快乐的数学学习氛围,在多元的趣味的活动中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崔天娥.寓教于乐,营造有趣的初中数学课堂氛围[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十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91-392.
[2]韩方廷.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54-56.
[3]申龙飞.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C]..教育理论研究(第七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45.
[4]胡登远.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J].中国新通信,2019,21(06):189.
[5]陈红兵,沙竹安.道路桥头跳车的预防和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