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琴波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望春小学
摘要:老师是落实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而作业是检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老师在作业评价及批改中折射出来的理念和具体方式,对小学生的兴趣培养、灵感激发、课堂参与等非常重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进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策略
引言
作为学生学习思维能力形成的基础时期,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像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老师教学模式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教学课堂的延续,作业评价既可以让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让学生认识自身不足及时纠正,还可以修改具体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根据新课标的内容,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认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业评价当然也在其中。因此,必须重视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改革,做好相关工作。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评价的现状
(一)单方面的评价主体
在小学数学作业教学评价中,通常是学生写完作业,并将作业交给老师之后便去玩了。而作业的对错与否,解题思路是否正确仅仅是让老师一人来评判。评价主体太过于单一,作业评价环节变成了老师单方面运作。且随着教师对学生了解的不断深入,作业评价环节不免会出现片面、误差性较大的评价。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老师的话是比较公正、权威的,而这时如果让单一主体进行评价,那么便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不愿再进行数学学习活动。
(二)作业评价的方式简单
教育制度的改革,呼吁教师要转变作业评价的方式。虽然很多教师都响应号召,并在逐渐转变的过程中,但是由于传统作业评价思想根深蒂固,使得大多数作业评价依旧简单、单一。很多老师在评价时,只是采用简单的“合格或不合格、良与优秀”等词语,这样的作业评价方式不仅不科学、过于简单,还无法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评价改革的意义
数学作业之所以进行评价是因作业能够真实、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帮助教师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效果,发现教学的不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任何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挥思考能力可以认识错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补充学生所欠缺的知识,还能够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进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思路,在作业批改中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单一的“唯分数论”的作业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作为推进核心素养的具体实施者,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深刻领悟新课改的要求所在,构建一套“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的作业评价理念,分数不能作为唯一的作业评价标准。具体来说,一是小学数学的从业教师要认真学习核心素养中关于作业和作业评价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牢记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这个角度出发,依据所授内容,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并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开展作业批改。二是作业批改过程中要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作业批改的唯一主体,但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互评。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匿名互评等形式,丰富作业批改方式,同时为小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启迪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其他同学的作业反思自己的作业,更加注重过程考核,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作业评价进一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改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差异性
核心素养说明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由于教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模式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能一样的对待,特别是在学生的学习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各有不同。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必须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作业评价,当学生数学作业问题较多的时候,不能立刻对学生的作业作出批改,而是引导学生让学生发挥思考能力可以自主发现错误的原因,还能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发现学习的魅力,更加认真学习。同时在新时代中,转化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学习爱上数学。
(三)训练创新思维,积极探索趣味性作业评价方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小学生的年龄段基本在6-12岁的区间,这一阶段的小孩子想象力丰富,对周边环境充满着好奇,心中有很多疑惑,这也导致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教学内容倾向于用简单的数字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课堂教学要从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而教师在作业评价过程中也要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教学内容的新变化,努力适应个体差异,积极探索趣味性的作业评价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业评价不一定要用文字呈现出来,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化的题目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例如“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这部分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后认真观察家里的长方形物件,然后选择其中的2-3个,自己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再完成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作业考核时,要求学生以文字描述或口头表达进行展示作业,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打分。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兴趣会大大提升,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观察探索等综合能力。
(四)评价的激励性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通过激励,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至4倍。造成一些学生作业水平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要想使学困生改变现状,取得大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是优等生也会时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评价作业时,要尽可能使用鼓励性手段,肯定为主,否定为辅。我们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激励评价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加强交流,全方位进行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不是老师自己的任务,更需要学生的参与。这也是学生检验自己学习知识的重要步骤,能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做好下一步计划。因而在作业评价中教师与学生要加强交流、多多沟通才能让教学发挥更好效果。还要重视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对作业进行评价。此外,考虑到小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应当选择适合的评语,便于学生接受评语,能够认识自身的不足,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作业评价中,有效的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改正学习态度,促进其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借助评语、激励评价等方式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有效发挥作业评价的作用,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奚碧莹.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评价的改革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62.
[2]朱博雅.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后作业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9.
[3]张黎.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9(03):36.
[4]范红梅.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现状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8.
[5]林磊.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应用与评价[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29(01):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