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茹
安丘市金冢子镇金冢子小学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数学起着重要作用,数学多多少少涉及数学知识而不是基本数学知识。为了避免学生数学教学面临的重大挑战,推进学生的科学数学思维,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机会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正确的方法和应用,从而获得对实际问题的智能、准确、快速的答案。因此,教师必须支持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要求。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容脱离生活
在一些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将数学教材上的知识和内容转述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利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单纯的数学问题。而没有将这些数学知识同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实际情况进行联系。使数学教学同学生的生活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情况很难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较高的兴趣,同时也会对学到的数学知识印象不深。
(二)小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由于学生们刚遇到问题的应用和困难,小学的知识不足,遇到困难时经常会应用“辍学者”。为此,小学生的应用兴趣太弱,无法投入应用学习,成为限制数学应用前景的重要因素。
(三)课堂提问不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就所讲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想象力,有效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次数较少,每次提问让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也比较短,并且提问的内容也缺乏必要的吸引力,使学生无法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
(四)小学生解题思路受到限制
小学数学存在着多种问题,每一个应用问题都有很多解决办法。但是,由于学生的逻辑不够充分,而且在这一领域的培训相对较少,一些学生的问题途径直接受到限制。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重审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审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获取信息,并进一步进行加工处理。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长期需要坚持的事情,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以下要求进行审题:首先通过读题,建立表象;其次通过二次读题来明确主要问题;最后一遍读题来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标注。
(二)转变教学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及自主性。具体而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加以牢固掌握的同时,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敢于且勇于创新,从而掌握不同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以“圆”为例,教师在具体讲述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基础知识,然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解答这些知识。如针对圆的面积计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裁剪,将圆分为多个近似的小三角形,并拼接成近似的梯形或三角形,在此基础上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或者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生活中常见的车轮等物体为何要制作成圆形呢?若将车轮制作成正方形或三角形会如何?让学生通过思考来丰富解题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三)合理设计变形题目,锻炼实际问题解题能力
许多学生非常反对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结果并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也没有足够的灵活性来应用数学知识。许多学生将学习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公式,努力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但往往无法保证解决方案的质量。尤其是当一个主题的内容稍微变形时,学生们甚至无法理解问题所在,甚至无法以相同的方式识别变形前后的情况,结果当然是错误的解决方法。学生面临的问题表明,他们无法找到解决办法,所以在实践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建设。构建第三方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向学生介绍各种类似的主题,这些主题说明了这些主题之间的差异以及在应用解决方案方面的差异,并促进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和迁移思维。
(四)生活化教学
数学本身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要想更好的在教学中落实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多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融合,消除学生在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知识。比如说在学习“按比例分配”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工具以红绿灯为素材结合数学知识进行视频制作,通过让学生观察视频中车流量的具体数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设置红绿灯才能够保证最大数量的车辆通行,从而极大的加深学生对“按比例分配”这一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同时也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这一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五)拓展学生思维模式
数学应用领域的培训是原课题的一个不变的知识点,即不变知识、深刻提高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精神适应能力和自主发现能力,数学应用领域的培训无疑是最好的培训工具。在应用该课题时,我非常注重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走向“多元选择”的方法。虽然有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取了越来越多的步骤和繁琐的程序,但我没有给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概况作出限制。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情景转化,精心设计问题,善于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帮助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不同方法,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莲英.浅谈小学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1-64.
[2]覃家瑶.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06-107.
[3]王丽虹.浅谈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教学[C]..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83-485.
[4]区杏湘.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培养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6):144-145.
[5]陈玉林.试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