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秋连
重庆两江新区金山小学校 401147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尤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是如此。而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问题解决策略的意义在于减少错误的任意性、盲目性,节约解决问题时间,提高解决问题成功概率。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策略进行简略探析,旨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新课标明确要求教育者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如何提高其学习的效率。使得学生在学会用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在生活中用同样的思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形成一定的深度思考能力。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考虑,为其制定促进为解决能力形成的教学方案。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现状
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这些问题中,教师的原因占据较大一部分[1]。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恶习,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使学生没有机会进行自主思考,对所学的知识内容不能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使得学生在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上迟迟得不到有效提升。而教师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习惯了在课堂上成为绝对的主导力量,并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将课堂的主人位置还给学生。给予以上种种原因,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没能有相应的形成条件。另外,教师在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工作上做的不到位,学生不能在课堂中很好的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影响其数学知识的吸收。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不能在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活动中是主要的主宰力量,其课堂教学方式整体表现为教师在课堂进行大规模的知识灌输,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课,并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模式[2]。即便是教师对学生有相关知识内容的提问,但是提问的问题仍然很浅层或是没有意义的,如“对不对”“是不是”等类似的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对问题产生一定程度的思考。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而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理念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和指导者,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得到最大发挥。
(二)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考
小学生是一个童心未泯的群体,其想象力极其丰富,并且思维活跃。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要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
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对其进行细心的引导,找到学生提出这样问题的根源,不管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应对其给予足够的尊重,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对于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问题,教师更应对其给予重视,并带领学生将思考的重点引回教学内容上,让学生更加积极在课堂上提问。而学生提问的过程即是学生思考后的直接表现,对其加以合理的引导,对其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教学的各个层面、各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与设计。而在创设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3]。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有学习的兴趣,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并且经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容易吸收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当堂的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挥更多的思考,并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注意在营造课堂氛围上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更容易进行思考,而学生思考的更多,其对问题的解决就更加容易。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中学习《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在营造课堂氛围时,可以结合本课的学习红点内容,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观察,而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个物体,可以是黑板擦,书本等,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将自己观察到的图像画下来,在让学生跟同学互换位置,再将观察到的图像画下来,在课堂作画本身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与同学互换座位时,课堂的氛围再一次被调动起来,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并且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更加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很多学生不会解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会分析问题,对问题的根本解决思路了解不够透彻,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应侧重教会学生形成一定的问题解决的思路,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不拘泥于同一种解决方法,可以通过画示意图,换位思考的方式解决。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中《认识时间》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的方式,将钟表画出来,并且设计相对应的时间,将时针、分针、秒针分别画出来,将画出图案跟同桌互换,让对方写答案,最后教给老师进行最终的评价。这种方式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学习的认识时间的具体知识,学生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需要教育者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明确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的重要性,并在教学方式上进行相应的改进,并积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课堂情境,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愿意进入深度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华方.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育[J].华夏教师,2018,36:45.
[2]尚亚明,何忆捷,熊斌.中国数学问题提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6:81-86.
[3]陈明贵.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9,1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