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荣华
湖南省祁阳县八宝镇黄市完全小学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懂得合作不仅是一种能力和素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新课改提出:教师要极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为了紧随潮流,教师应该倡导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在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中找到一个锻炼学生的机会,此外,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能找到一定的乐趣,且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情商和智商。
关键词:科学组建;充分利用;合作学习;合理调控
虽然合作学习的理念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同时也得到了“教育前线”的应用,但是笔者觉得很多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太过形式化,缺少了其原本的“味道”,渐渐地,组内学生变成了“一堆散沙”:缺乏分享意识、缺乏聆听意识,进而成为被动的、无参与欲望的“旁观者”,简言之,这些教师缺乏科学的组织指导、灵活的调控能力和对合作学习的深度认知。下文就笔者的教学经验,从“科学地建立小组”、“选择合适的时机、“有效地合理调控”三个方面来阐述加强小学数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科学地建立小组
根据学生的座位排列可以由前后左右四个人组成一组,这是教学中最简单的分组,其弊端也较为显然:分工模糊、效率较低等,那么如何才能让建立具有合作优势的小组呢?教师可以根据两个原则进行科学组建:其一为“小组内强调不同,小组间强调一致”原则;其二为“小组内分工明确、轮换组长”原则。这两个原则都强调了根据学生间性格、能力、性别的不同,将若干名学生组成一组,由于组内成员有差异,可以实现优劣互补,这样有利于小组功能的成熟和资源的充分利用。
比如:在学习“数学广角——搭配”的时候,我提出问题:“你们来讨论一下数字1、2、3、4两两搭配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在建立小组、选择成员的时候,我是将两个成绩好点的学生加上两个成绩相对差的学生构成四人小组,让两个成绩好的学生来指出问题的答案为“12、13、14、21、23、24、31等一共有12种搭配方式”,成绩较差的两位学生负责总结搭配的方法:“十位数先由最小的数字1开始,然后将2、3、4分别与之搭配,然后十位数再由2代替,将1、3、4分别与之搭配,以此类推,把所有情况加起来一共是12种”。与此同时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平时发言较为积极的学生,这样有助于带动全组成员的发言积极性。此外,我还要求组内先自主地选出一位作为组长,并且组长每周轮着当一次,这样可以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所担当。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小组,这样不仅有利于课程知识易于传授,还有利于每位同学都能得到相应的成长。
二、选择合适的时机
当前形势下,通常是不单独应用合作学习的。往往是跟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的教与授、归纳和概括等有效地统一起来才可以。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组织合作学习。教师应当在结合教学的要求的的基础上,将合作的时机把握好。在适当的时间内应用合作学习,可以有序、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从而使合作的价值最大化。
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为了让学生掌握“量角器”的应用方法,我先让他们自己去探究使用方法,以达到自主探索、主动研究的效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积极性。另外在教学“分数意义”时,由于其中“1”的概念是重难点,所以我还是把时间留给了学生之间的讨论,这样有利于在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发散其思维。所以说,教师在了解课程的特征后,要在教学中适当地把时间留给学生,这样才是好的教学方式。总之,在教学中,如果小组合作模式设置在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可以产生许多有益之处。
三、有效地合理调控
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需要人为调控的,不然小组合作就会乱成“一锅粥”,没有任何秩序可言。那么如何进行调控呢?首先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明确讨论的目标或者要求,避免学生“心猿意马”,讨论无意义的问题,其次,学生应该在小组合作前经历一段独立思考的过程,这也是避免了有的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就开始耳闻其他组员的观点,即避免“喧宾夺主”,最后教师要保证有足够多的讨论时间,并在其中调节组内成员的关系,做到及时指导。
比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在合作学习前我先给他们提出如下问题让其思考:
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特征?请你表述出来。
在我提出讨论的目标之后,先让小组内四个人去思考这三种角的特征,而后再到组内讨论总结。学生讨论说:“直角是角度为90的角,比如说课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锐角小于90°,而钝角大于90°。”我在一旁指导:“如果角度为180°,那么就不是钝角了,是你们以后会学到的,叫做平角。”学生听罢,立刻改善了表述,钝角大于90°,但是小于180°。这节课很成功,课程的进度十分通畅。总之,教师在学生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做好有效地合理调控,这样可以帮助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教学知识、教学目标、教学风格等有效地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只有摒弃“形式化”,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才能实现小组合作的高效运用,进而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佳燕.小组合作,体验成功——浅析小学数学的合作教学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9):169.
[2]肖述猛.探讨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