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莉华
河北省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 054000
摘要:作为特殊教育的盲校教学,应该秉持德育教育的理念,以爱育心,落实教育康复的措施,让视障学生实现个性发展。数学源于生活,与实际生活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内容,因此在盲校数学教学中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本文主要探索与实践盲校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包括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挖掘生活化的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融入生活化的模型等,通过落实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盲校数学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盲校教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方式;教学资源
对于盲校数学教学而言,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特殊学生,无法使用一般的教学方法教学,而是应该结合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机地融合起来,通过让数学更加贴近视障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相互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等,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亲切和自然地学习数学,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生活问题,认识到数学的重要价值。下面主要以这些分析开展生活化的盲校数学教学,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些许参考。
一、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启发学生学习思维
数学教学中,需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著名教育学家斯托利亚也说过,数学教学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在盲校数学教学生活化中,教师应该运用生活化的语言,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对话,启发学生数学学习思维,从而更好地推进数学教学[1]。教师应该让教学语言尽可能简洁易懂,努力做到教学语言不偏不漏、环环相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让学生可以敏捷地思考问题。由于盲校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看不见的特殊学生,对于教师的语言要求更高,教师应该尽可能让生活化的语言通俗易懂,且富有趣味,以此更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盲校数学的主要课程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与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比如认识阿拉伯数字、认识基本数学符号、学习加减乘除等,并培养学生利用基础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行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的教学。比如在让学生认识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盲文书与生活化的趣味语言,指导学生通过触觉感知与听觉感知学习。我们可以编辑一些顺口溜让学生学习,比如“小于号,大于号,我们都需要知道,尖角在前是小于,尖角在后是大于,开口在前同大于,开口在后同小于,如有两个数字比大小,谁大对谁张口笑”,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更好认知符号。
二、挖掘生活化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包括花草树木等自然事物,也包括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具,同时生活中还为我们设计了一些问题,因此对于盲校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深入挖掘生活化的素材,有效利用盲生的触觉感知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寻生活素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2]。
例如,教师可以先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生活化素材,帮助学生认识数字和学习计算,比如可以先引入算盘,借助算盘的实体特性指导学生,并在教授学生基本的运用方法与口诀之后,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的题目。比如珠算的加法口诀中,不进位的加口诀有:一上一,二上二,三上三,四上四,五上五……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通过教授学生这些珠算口诀,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触觉感知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人民币教学,利用上面的盲文,组织开展购物的模拟活动,用文具当做商品,将数学与实际生活更好联系起来,提高生活化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情境教学是数学教学中非常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根据数学知识内容,引入生活化的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下思考、学习、探讨,培养学生学习与探索知识的兴趣,进而获取相关数学知识,提高对于数字和符号的认知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教师应该创设一些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能够理解的生活化情境,并设置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探讨与动手实践,从而更好得出相关学习结论[3]。
例如,在认识方位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东、西、南、北四大方位,以及其他四个偏方位,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在教室内认识方位,主要是借助讲台、课桌等物体,指导学生通过摸索与行进的方式认识。在室外认识方位,教师应该提前布置一些特殊的区域,主要是根据相关地图设计一些有标志性物体的小区域,让学生在小区域中行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触摸辨识物体,描述方位和行走的路线。在基础的认知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创设游戏活动,先在小区域中标出一个“目的地”,让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更快达到这个“目的地”,或者选择步行或者选择“坐车”等路线,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解决生活问题。
四、融入生活化的模型,帮助学生应用数学
数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生活服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类问题,特别是对于盲校数学教学而言,这种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很多数学知识都与实际生活具有联系,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模型,因此教师可以融入生活化的模型教学,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帮助学生将数学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
例如,很多家庭中都有铺有地砖或者地板,它们是成块存在的,教师可以在教授完简单乘法知识时,让学生先自主摸索一块区域的长和宽的数量,之后运用乘法算式计算它的整块数。再比如,当学习完成长度与测量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测算学校到家的距离,回家后测量父母的身高等。认识人民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下一周要买的文具总价格,思考如何才能合理消费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盲校数学教学具有特殊性,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挖掘生活化的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融入生活化的模型等,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体验与实践等,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吴晓燕. 盲校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特殊教育, 2010(03):33-35.
[2]王家蕙. 对特教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一些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 000(028):72-72.
[3]尤美龙. 以生活化教学提升盲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新课程(教研版), 2015, 000(01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