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张利霞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张利霞
        濮阳市实验中学    457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教学方式也做出了改变。在国家开展的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本文根据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模式进行了研究,思考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也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希望会对我国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引言
        物理教学的自身发展需要进行合理化的实验教学,这是当代社会对物理教育的必然要求。随着教育课程的内容不断改编与创新,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物理实验也是同学们在面临中考时必须掌握的学科。在中考中,不仅会对物理学科进行知识考试,还要进行实验考试,并且会将分数加到中考成绩中,影响着学生们最后的中考成绩。如今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来说是一件好事,老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改变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实践兴趣并提高实验效率,最后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一)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阶段对于物理的学习十分重要,物理成绩以及物理实验的成绩影响着同学未来中考的命运走向。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是:老师在黑板上用板书的方式来讲解,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们的成绩,面对如此乏味枯燥的物理学习,同学们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会对物理产生一定的厌烦。物理实验,是对物理理论知识的验证,所谓“实验”,“实”是指实际操作动手能力,“验”则是指检验水平能力的高低,理论知识在学习上有一定的抽象概念,但是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将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进一步也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激发学习物理兴趣
        在理科综合成绩中,生物、化学这两个科目可以保证成绩上的优异,但是唯有物理与之差距却很大。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产生了逆反心理,对于老师讲解的知识没有学习欲望,也没有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教学内容,结合网络上的课件进行实验,了解实际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创新,正确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最基础的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最关键的一步。学习兴趣是要靠学生自己发现的,实验的魅力所在之处,是它结合手脑并用的因素,更好地激发实验操作兴趣。
二、初中物理实验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理念固化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是引导,学生是主导,学生占整个学习过程的百分之九十,老师则占整个学习过程的百分之十。如果没有这百分之九十,那么老师的引导是没有作用的;如果没有这百分之十,那么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没有效果的。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是老师引导学生在进行课本内容讲解时要求提前预习,在课本内容结束后及时复习,最后便是题海战术,疯狂的背诵、计算,以便于更好地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取得好成绩。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不可取,而是在这种方式下耗费了师资,浪费了学生有效学习时间。高中物理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教师们不得不放弃动手操作,而去着重于物理成绩,他们在教学理念上仍然坚持着成绩为主的传统理念。
(二)欠缺网络应用能力
        就目前社会发展现状而言,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发展公平,很多学校逐渐的普及了多媒体设备,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形式,将丰富的物理知识展现给同学们,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为中考奠定基础。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固化的老师,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多媒体的应用,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对于多媒体的操作、课间之间的转换等。如果在课堂上出现了相应的问题,要是不能得到快速的解决,便会耽误学生们学习物理的时间。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提出优化措施
(一)改变教学方法,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老师在讲解实验时要有新意,利用好网络的作用,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探求欲望;只有激起学生们的探求欲望才能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要去解决问题的动力。老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启发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与形态,恰到好处地启发学生,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一直在思考而没有一个突破口,会降低学习效率,通过给学生们一点提示,引导他们往正确答案的方向上去想,而不是告诉学生做实验的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物理实验老师还可以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在讲解实验的过程里,利用网络可以给学生们放一些关于该实验的视频,增加学生兴趣,让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不至于在实验的时候不了解步骤而引发一些实验事故。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这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老师一味地去讲、去输出,而是需要学生的参与和融入。如果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不能认真的听老师讲授的内容,那么他可能就会学不到任何的知识与技能。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需要学生自己思考问题,通过老师的指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己的自主探索能力。一定要把注意力都放在老师的身上,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探索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一步步的去思考、去探索,得到实验的方法步骤。学生要敢于去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所学到的内容会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提高学生对初中生物实验的学习效果。
(三)拓展物理知识,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教学,不像语文古诗词那样生动形象;不像英语单词那样内容丰富;更不像政治那样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它同数学一样古板、无趣,需要非常清晰的逻辑思维,在物理实验上也是很难操作的,很多学生在物理上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杨振宁曾说过“成功的奥秘在于多动手”,这句话不难理解,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不仅需要公式的计算,更需要学生通过双手进行实验操作验证观点。所谓物理实验就是对事物得出的结论道理进行实验观测,有“物”才有“理”,“物”的出现,必定有其中的“理”,“理”是在“物”的基础上提出。学生在学习实验内容之前,可以借助网络,提前搜索一些资料,拓展自己的物理实验知识,帮助学生物理实验的完成度。
(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普及,通过多媒体展示进行有效的学习,掌握正确实验步骤,进而更好的探索物理知识,开展更加有效的物理实验,物理教师将专业知识发挥得淋漓尽致,面对物理教学现状,应当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所出现的问题,光借助理论知识的讲解是无用的,要为学生打造生动、活泼、有趣的实验场景。丁肇中曾说过:“实验物理与理论物理密切相关,停留于理论而不去实验,科学是不会进步的。”整句话正验证了实验的重要性。
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下,可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进行物理实验时,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简单、生动具体,使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这样一来可以将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物理结论展现给同学们。不要被物理知识的表面吓倒,只有当你真正的去了解和学习,那么一定你一定会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创新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们从内心去喜欢物理实验,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马科. 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J]. 赤子, 2015.
[2]罗晓芬. 浅析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J]. 品牌, 2014(3):67-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