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强
安徽省太和中学 236600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提高科学教育水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课程标准有三个内容标准:科学研究和物理实验能力的先决条件。两个是需要一起修复的模块。3是可选模块。物理实验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标准主题的能力要求在课程中是显而易见的。物理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成为科学知识更丰富的人的无可比拟的功能。因此,科学在物理方面进行有效的实验是一个高度优先事项。物理教程是一个涉及教师、学生、设备、机构等的复杂项目,主要演示如何进行实验。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课堂;演示实验
引言
物理演示实验是指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并指引学生进行观察,以此在实验中理解物理现象,验证物理概念的实验教学方式。通过这一实验的设计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习积极性,因此这一教学设计备受教师的关注和重视。然而,目前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演示实验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让更多的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更加容易地理解教学重点,增强物理技能。
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原则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传授相关知识的学习专家。高中物理教学是有限的,因此在进行示范实验时,我们必须认真选择具有较大科学和代表性效果的实验。一般来说,在选择实验时应遵守以下准则。首先,演示主题非常出色且易于使用。示范实验应确保相关物理信息尽快提供给学生,物理显得更加有效。为了突出主题,演示实验的设备应尽可能公开,而不要使实验复杂化以夸大精度。复杂的结构往往会干扰学生的观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实验难以确定。学生越熟悉和接近生活设备,实验就会越现实,越容易被接受。第二,演示是可见的,令人惊讶的直观。示范实验应具有明确的效果,否则将无法发挥预期的作用,影响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为了使实验对所有学生可见,有时最好将实验材料保持在较高的位置,或将仪器贴在铭牌上以提高能见度。演示表明学生矛盾观念的实验,通常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最后,查看操作规范并确保其成功。演示实验不仅是课堂问题观察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模仿标准的一个样板。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时必须运用必要的程序和规范。示范实验旨在提高学习成果,教师应在上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以保证更高的成功率。
二、高中物理课堂中演示实验教学策略
(一)、巧用信息技术,开展模拟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最多的实验类型,除了要重视演示实验效果,还要重视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最基本的要求有:实验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演示现象明显,操作简单;教师实验时要配合讲解,引导学生思考;遵守操作要求,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提前进行多次实验,确保课堂演示成功;仪器的摆放位置要选好,要考虑学生是否都能观看到。演示实验要想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以上几个要求必须达到。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实验因传统的实验手段、课堂时间限制、仪器不易搬动等原因,不易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如果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时,这类问题就可以解决。
信息技术将实验视频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物理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都可以在多媒体上动态的展示出来,并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自我体会,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步骤的记忆。在讲到液体扩散现象时,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混合过程时间过于长,一般需要三十天左右。教师讲到这个实验时,可以采用对图片进行讲解,这种方式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仅仅几张图片无法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扩散现象实验中,现象明显,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种液体界面处的扩散现象;操作简单,在课堂上采取视频播放;因视频是提前录制,所以确保了课堂上演示实验的成功。
(二)、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实验技能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物理现象和定律,是为了求证先前的猜测是否正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物理思维得不到发展。而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目前很多教材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这一实验的改革,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探讨和分析,为了将这一实验教学效果得到实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明确实验的设计条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最后在操作中得到实验成果,以此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合作意识,为接下来的发展铺平道路。例如:在学习“向心力”这一概念时,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演示实验进行了探究,首先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小球,之后用绳子进行固定,并以绳子为半径进行圆周运动,最后每个小组进行探讨,小球在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力,力的方向如何,如果改变它的速度,那么绳子受到的拉力是否改变,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的演示来体会这一实验过程。经过这一实验的探讨,让学生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并且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了发展。
(三)加强物理实验的引导作用,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课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到的。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绝佳途径,教师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物理理论需要实验数据的支撑,而物理实验需要物理理论的指导,两者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教师要想提高物理课堂质量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就必须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教师要建立物理模型,将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场景进行对接,让学生对生活场景的熟悉转化成对物理模型的熟悉,并能够完成物理模型与实际生活的相互转化。物理实验教学需要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更需要联系实际生活验证物理实验的意义。单纯的依靠物理实验是无法让学生认识到物理这门学科的意义,只有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才会意识到物理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有力法宝,也是提升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这一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物理技能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既要注重学生认知规律,又要结合目前的教学材料实施教学,以此让学生在合理的教学设计中体验演示实验的教学价值和意义,并通过演示实验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影.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8):65.
[2]姚伟科.新课改视野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38.
[3]曹健.演示实验对教学促进作用的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08):95-96.
[4]唐广冲.运用演示实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8(34):25.
[5]蔡松林.提高高中物理教学实效性的几种方法[J].华夏教师,201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