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瑞涛
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715300
摘要:小学的数学教学,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这是教师单纯进行教学讲解做不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提问的学习品质。师生之间的问答模式,是促进双方进行互动交流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有效发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程度,来更好地进行新知识点的导入和旧知识点的巩固;学生对教师进行提问,可以让自身对于知识产生的疑惑得到解答,对已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所以教师应该去思考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较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来说比较被动,解决问题更多地体现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学生熟练地掌握了知识,就一定能够通过运用来对问题进行解答。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则不然,更多的是学生在主观上的表现,是学生进行学习之后,主动的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检测的过程,发现不足、提出疑问,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
一、通过轻松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敢于提问
小学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需要着重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这就表示学生的能力在进步和发展,这时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教学的好机会,让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然而实际教学活动中,问题多数是由教师来进行提出,然后学生去思考如何解答问题,课堂的主体依然还是教师,教师对课堂的节奏和教学方向进行着把控,这是非常不符合“以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的,对于学生全面数学素养的增强没太大帮助。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将学生视为教学中心,通过创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进行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具备提问能力。
传统教学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影响都非常大,学生都认为教师是不容侵犯的权威,形成了对教师的畏惧感。还有一些学生天生比较腼腆,不善言语上的表达,导致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对教师进行提问,这种错误的想法是教师首先要去纠正的,让学生的思想能够转变过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勇敢地进行问题的提出。所以教师要进行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处于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对于教师的畏惧感被彻底地消除,再通过引导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并将产生的疑问提出来,将内心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帮助学生将压力进行缓解,给予学生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这也能让其他学生受到影响,都愿意将自身的想法进行展示,形成一个良好的提问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就告诉学生们,“这节课上会故意讲错某一块知识点,同学们要认真听见,寻找教师出错的地方,勇敢地指正出来”。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更加地专注,并且为学生培养出敢于质疑权威的思想。让学生们要学会去怀疑,不要迷信权威和书本。教师和学生们约定好寻找课堂上的错误,然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适时地出现一些小错误,让学生们去发现,并切指正出来,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敢于去提问的态度和勇气。这不但将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还能让学生更轻松更认真地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和记忆,有效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带领学生们寻找质疑书本教材中的图画和内容中的错误出,一起做出修改。
并且教师还能够在教学中通过悬念的设置,让学生的好奇心理被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够提问的勇气和提问的动力全都具备,并且对班级中学生进行“好问小明星”的评选,帮助学生养成问问题的好习惯。
二、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利用提问情境,让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并进行创新,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教师要注意,教学方式的选取和运用一定要是学生能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能受到兴趣的引导,集中注意力,让疑问更容易地产生。而且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且学生的提问能力不能只是对于问题的勇敢提出就可以了,而是要培养学生能够一针见血地提出最具针对性的问题,学会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想要培养出学生这方面能力,就要保证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扎实,并通过一定情景的设立来对学生形成引导,让学生根据问题的情境去进行针对性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探究探索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师在设立情境时,一定要符合学生心理的特点和年龄的特点,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明白和理解。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得到最大的激发,让学生无论在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创新思维能力上都有一个进步。
三、通过思路的提供和积极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喜欢上提问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明白提问的要领,学生根据自身的创新性思维和课堂内容来进行具有课堂价值问题的提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的示范,结合现实生活的元素来为学生展示出例子,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思路,讲解提问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内容的总结,在总结中有所感悟,举一反三地进行问题的提出。教师对于例子的设立,一定要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并紧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这才是让学生能够充分讨论和思考方式。教师要对发现问题的这一过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述,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的启发,明白有价值问题的提出技巧。
教师一定要让自身的表现无可挑剔,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且认真的反馈。而且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评价,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以此来提高学生在教学中提出问题的兴趣,并给有价值问题提出最多的学生一定鼓励和奖励,让其他的学生更有提出问题的想法,通过良性的竞争来促进学生们的知识吸收和掌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在教学中的提问能力培养,能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加透彻,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都得到长久的增强。对于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也能很大的强化效果,让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都得到稳步的提升,并且还能够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想出问题和进行提问的这一个过程,也是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高效运用的过程,对于学生整体综合数学素养的增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林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7(A1)
[2]石亮.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性教学的途径及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10)
[3]赵来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