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馨
安丘市金冢子镇金冢子小学
摘要:我国近年来教育领域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增强,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更为明确。在现代社会背景之下,文化知识积累是个人学习所需,而学科所培养出的能力是能够伴随学生终身的,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必然要将课程教学模式改进,从而给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基于此,本文章对基于新课标背景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引言
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对于课堂教学和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其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路,真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这个时期的教学大多以教授基础知识为主。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其内容逻辑性更强,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该学科一旦讲解不到位,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兴趣。这十分不利于该学段学生的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授课之前要预设学习目标,对最终成果进行前期预测,并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难题,要求学生在上课时锻炼思维、培养探究知识和团结互助的能力,希望教师尊重学生差异,为其制定专属的人才培养计划。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年龄较大数学教师的小学课堂上。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如教学方法运用不当,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与影响,许多教师均是运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强调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未能注重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以及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是否存有较高的兴趣,在此情况下,许多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仅能够学习到一些较为浅显的知识,而难以深层次理解与掌握知识,不利于达成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此外,还有小部分学校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的自主学习,不能从多角度对学生的数学科目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此类情况亟须改善。
三、基于新课标背景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一)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广,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是以前那样教学方法陈旧,老师就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尽量在45分钟之内保证质量。在教法上不断改进,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所教知识和我们日常知识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和实际情况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反应快,有些学生反应慢、在课堂教学中,你既要照顾优等生,又要照顾差生、还要照顾一部分脑子反应灵活但粗心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一些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二)创新教学观念,奠定数学文化基础
随着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全面推进,对于教师教学策略和思维也是极大的挑战,他们需要摒弃自身相对落后的教学思维,创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创设更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策略,迎合教学的时代需求。
从教学层面来说,教师则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实践及应用能力,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和教学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大胆思考敢于猜想与验证,帮助学生树立发展学习观念,培养学生具有极强的数学应用能力,从生活与学习层面入手,将知识与理论更强势的融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而不是仅仅将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表层,适当的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认知到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性,挖掘学生潜在能力,体现数学教学的时代性和现实应用性,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应用价值,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率。
(三)以微课为教学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设计、制作微课时,教师可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解析,并以动画、视频及图片等形式进行生动、直观的呈现,继而导入教学内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使其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顺利突破重难点。教师也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成课后练习微课,帮助学生梳理课堂所教的知识点,提高复习质量,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理解。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章节的教学中,为增进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概念及特征的了解,教师可以微视频辅助教学,为学生播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并就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交流,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积极性,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尽量给予关注
“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是新课标反复强调的,由于学生的层次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找好基准,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与自身层次相符合的学习方案,把因材施教贯彻到实际教学中。在开放式教学的课堂上,每一节课教师都要确定好一个教学的主题,所有的讨论都围绕主题展开,在探索问题时要坚持难度层层递进的逻辑,前后要有结合,涉及到的知识点应当是前后连贯的、具有因果关系的,难易程度呈现出阶梯式上升的趋势。在课后习题的设计和选择上,教师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个体差异去安排不同难度的课后习题,比如六年级上册《完美的图形--圆》这一课,基础的圆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比较易于掌握,但一些变式题对部分学生存在难度,教师在安排课后习题时就可分为基础题、综合题、提高题等,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上去完成自己能够解决的题目,让成绩好的学生能有进一步的提高,中等的学生能把知识点做以巩固,成绩欠佳的学生也不至于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以及自信心。
结束语
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期间,需要全面考虑新课程标准规范中,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所需要注意的环节,将自己的传统课程教学形式改进,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推理能力的训练与指导,有助于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数学知识学习阶段,需要加强自己的核心素养提升,掌握合理、有效的数学知识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为自己的高年级数学知识探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钟国银.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20-622.
[2]温锦旗.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一).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329-331.
[3]黄婷婷.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新举措探析[J].海峡科学,2019(11):96-97.
[4]周雯.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56.
[5]冯雪.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8,9(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