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王鑫慧
[导读] 随着国民收入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
       王鑫慧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鸦鸿桥镇中学   河北省唐山市063000
        摘要:随着国民收入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对于教学质量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下,企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原有的教育教学体制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因此,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教学创新,但部分地区的教师没有及时学习这些先进的方法,依旧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阻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本文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趣味化学实验的可行性,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持,更好地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趣味化;化学实验;分析
        化学不仅是个人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因此,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中,以老师为主体,用大量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给教师增加了教学负担,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打压,进行化学实验课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初中化学的学习是存在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记忆许多基础知识,还要进行相关试验的理解与操作,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趣味化学实验的实施有积极作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具体实验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化学知识与相关规律,提高教学质量,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许多学校着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必要的实验教学。在化学学习中进行理论教学是有必要的,让学生更快速了解并记忆基础知识,但一味追求理论知识的掌握会降低化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滋生厌学情绪,失去了化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机会。
  另一方面,有的教师意识到这种问题,但是学校并没有相关教学场地和化学用具,无法进行相关化学实验。
(二)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教学模式下,几乎所有科目面临相同的难题,即,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只需要及时记忆,教学内容庞杂且无聊,挫伤了学习积极性,教学任务难以保质保量完成。多次教育改革后,这一现象逐渐变少,但许多教师的教学思维依旧没有改变,并不能正确认识实验教学,进行相关实验前,将实验步骤模式化,学生跟随教师,完成一步步实验,虽然达成了实验教学的目的,却依旧束缚着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清楚为什么做和怎样去做,不能很好达成巩固知识的教学目标。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积极作用
    相关化学实验的演示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的认知,但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并没有参与感,对于化学的整体认知存在局限性。而开展趣味化学实验能够很多的避免这些问题。
    趣味化学实验下,学生可以真正参与到实验中,熟悉每一个实验步骤,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原有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厌倦,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趣味化实验中,借助于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主动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个人知识体系的构架;化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非常高的课程,原来注重理论掌握,学生不能形成具象化认知,新模式下,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了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应用的具体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需要提前熟悉教材并进行重点筛选,即,学生这一阶段必须掌握的内容;现有知识基础下学生能操作的,如果太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且容易出现事故;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科学的设计实验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初中时期,学生对于化学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未积累足够的知识,实验过程中所注意的事项并未完全了解,很容易出现意外,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在实验开始自之前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探索,发现并处理问题,及时与他人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烧不坏的手帕”实验,众所周知,手帕着火之后一定会被损坏,为什么在这种实验中,手帕明明着火了但是却完好无损。将2体积的酒精与1体积的水进行混合,将手帕放入其中浸湿,然后用火点燃,等到火熄灭后进行观察,手帕依旧完好无损,这是不符合常理的。借助于这些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二)趣味化学实验与生活相结合
        化学知识就是在总结生活经验后得出的,来源于生活,又促进生活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将化学实验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减少化学的神秘感。实验开始之前,用生活情景进行代入,有助于学生在实验中验证相关结论。同时,在进行知识普及的过程中,不能只通过口头讲解,这不利于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的具象化,教师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利用照片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
    如,在生活中可以发现这样的问题,房间里外的铁制品同一时间内生锈程度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为什么会生锈呢?生锈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视频,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观察这一过程,加深对于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三)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
   进行化学实验不能只为了实验,而是要在这一过程中加深知识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化学学习减少阻力。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这是不合适的,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在趣味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及时提出一些趣味化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人类所需要的氧气,提供者只有大自然中的植物吗?在化学实验中,氧气产生会伴随着什么特殊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这些问题确立实验目标,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转变实验场景
        化学实验的进行,并不只在实验室中进行,户外还有很多有趣的化学反应等待学生去发现。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展开户外活动,借助于学生的课外时间,布置一些趣味化任务,将化学课堂转移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从而更全面的认识化学。
        如,在学习“盐”的时候,生活、工厂和化学三者对于“盐”的定义是否一致,若不一致的话,为什么会有区别?化学实验中用到的氯化钠,在大自然中是否存在?或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盐的制作过程,将盐用水稀释后,再进行加热得到晶体,通过这些,让学生对于化学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
        结束语
        综上,随着时代发展,教师需要认识到原有教学模式的缺点,并及时转换教学思维,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指出了原有教学方法的不足,并论述了趣味化学实验的积极作用,从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趣味化学实验与生活相结合、问题引导和转变实验场景四个方面作出归纳,通过趣味化学实验,让日常教学拥有趣味性,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井鹏昆.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26)
[2]陈义文.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34)
[3]任志阳.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3)
[4]刘玉梅.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
[5]黄锡林.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新课程,2020(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