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娟
合肥师范附小四小
[摘要]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需要科学合理,保持其应用时机、应用方式、应用内容的匹配。要考虑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微课制作压力,提升活学活用。具体运用上,要贴合实际情况所需,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的应用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基础。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这种形式他们也较容易接纳,具体使用中教师要针对不同课程内容合理运用,尽可能减少教学工作压力。尤其是互联网信息发达,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经验得到更为广泛分享。教师也需要针对实际情况不断积累微课应用经验,提升教学效果。
一、微课在总结归纳中的应用价值发挥
微课通过视频等影像技术将知识点做生动形象的创建,在小学三年级的知识点教学中,内容较为零散,而如果采用微课方式,可以将知识点作串接。内容中包括几何、计算,可以组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将要点集中在微课视频内容中,做总结归纳,然后让学生做复习或预习了解。尤其是在数学思维等方法的归纳上,可以直接运用网络上有关数学思维技巧总结微课方式。可以将语言、文字、图文动画形式结合,提升整体内容讲授的清晰度。无论是知识点的推理方法,还是知识点的理论特点,都可以做组织汇总。这样零散的知识点,则达到了有主干的串联,方便学生复习,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二、微课应用时机需要合理
微课的应用并不是要求教师每一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运用,应用具有特定的情境。例如,内容表现上会有复杂的图形,或原理内容推导,容易加大板书压力,这时候可以用微课来替代教师的板书以及讲授工作。将复杂的内容通过动态的图像信息以及配套文字作解说。例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中,有关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过去的方法主要是用板书的形式,或者辅助一定教学工具。而采用微课可以直接将网络上该课程内容的动画材料做演示,让学生对有关概念的变化有清晰掌握,减轻了教学工作解说压力,是教学较好的补充力量。甚至可以放在预习中,让学生对接下来教学内容有基本的感性认识。一般微课可以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也可以在课堂中做有关解题或者理论内容的呈现,解决教师讲解的压力。
三、培养学生新的学习习惯
教师日常会推荐一定学习视频资源,学生如果在课程中或有关学习上面理解不到位,可以自行搜索对应的视频做学习强化,这样可以减少教师反复讲授的教学压力。学生可以用有关微课内容进行知识点回忆,同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其中也充分让教师意识到教学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同时通过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现在互联网信息发达,要指导学生懂得去运用互联网来收集信息,指导自身学习提升。而不是陈旧性的停留在单纯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意识到当下学生,即便信息发展迅速,但是该阶段思维习惯仍旧集中在具象思维上。
微课的作用就是从理论逻辑之中配合更多形象生动的讲解,提升学习的趣味与清晰度。例如,在千克与克的概念之上,可以通过有关实际演练,了解不同单位的变换关系,也可以讲解有关应用题解题思维。包括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之中,也可以通过微课动画效果来总结其规律,展现其不同,指导学生掌握其周长计算等有关方法与技巧。在很多教学习题的讲解上,可以通过录制微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反复观看。对于重点知识点、应用题的解答,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的方式将整个过程录制下来,然后分享在微信群中,让学生自行细致观看。避免教师反复讲解带来的工作量提升,这样可以成为学生针对性专有教学视频指导。
四、注重微课制作的科学化
微课制作是一个相当专业的工作内容,对于多数教师而言,并不具有专业制作能力。如果要自行制作,一般情况下采用简单的视频直接全程录制与拼接,避免过多的动画素材导致的制作压力。如果涉及到专业动画素材,可以直接选用网络上现成的教学素材,避免自行制作的困难。作为教师,要多收集全国同行的微课素材,尤其是现代有关教学资源网站,有丰富的材料。教师日常要做好收集整理,方便使用时及时选用。同时,学校方面也可以组建有关工作小组,做好微课研究开发。尤其是现在网络上面有较多的优秀教学视频,教师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提升工作效率。可以让整个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化、专业化。对于学生个体情况,在微课基础上做针对性的引导,发挥教师灵活补充。
五、教师保持正确的微课应用态度
微课教学是一种时代产物,无论网络教学如何发展,课堂教学的价值仍旧不可取代。教师自身存在的价值,一方面是做知识的传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因材施教的引导,比网络教学一对多的无差别性教育具有更强的个性化效果。教师可以凭借对学生的了解,采取更合理的教学应对方法。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可以产生即时沟通互动,更为针对性的了解到学生的反馈,感受更为逼真、生动。而微课主要用来讲授教学中重复性较高的部分。教师辅助做好有关个性化领导,提供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当下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达,更多是全方位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而微课的价值在于是所有教学工作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工具,而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价值。
六、结束语
作为有实力的教师,对于互联网的到来、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发展不会恐惧,反而会更为高兴。因为这种工具的升级带来了教学工作的便捷性提升,教师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做针对性的引导以及教学创新尝试。对于粗浅重复、价值低的工作则可以通过智能技术来减轻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廖宏才.谈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视频运用的策略[J].魅力中国,2020,(28):90.
[2]丁厚喜.谈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视频运用的策略[J].文渊(小学版),2019,(6):168.
[3]陈彩治.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四个切入点[J].教育艺术,202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