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化军
山东省济宁巿金乡县化雨镇东风小学
摘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小学生优秀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发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还提到,“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由此可见,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希望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德育。
关键词:实效性;小学数学;作用
前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会与他人合作,能够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全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数学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数学和发展思维的常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在课前预习中不注意策略,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会扼杀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一、课前预习
1.1课前预习内容布置有计划性
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在课堂教学前自主学习的一种自主探索活动,不仅使学生在课前做好学习心理的准备,而且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形成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全面发展,同时预习能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学服务。凡事有任务必有计划,课前预习也不例外。虽然预习是一种积极的习惯,在时间安排上具有灵活性,但它不能像课堂学习那样随意和有计划。有了计划,预演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可以提高预演的效率,减少盲目性,使预演有序进行。因此,教师不能盲目地说预习新课。教师应设定编排内容,有计划地安排预习。
1.2课前预习内容布置有层次性
由于受个人天赋、原生家庭、基础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学生有差异,在课前做同样的预习,自然是不可能具有相同的效果。在课前数学预习的安排上,不能做到一视同仁。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3课前预习内容布置有策略性
教育工作者倡导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迹可循,但我们不能如出一辙地遵守一个形式。因为新课的内容不同,自然课前预习的形式也有所变化。合理的预习方法是合理的预习提纲的体现,教师在布置预习时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的特点,事先总结出课前预习的提纲,再让学生根据提纲去预习。课前预习的提纲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难易适性。有了好的预习提纲,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
引导班级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学习的观念建设起来。教育工作者适当的指引学生进行分工合作,使其优势互补,进而促使学习活动成为班级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明白不仅仅要对自我的学习负责,还要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负责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起合作学习的意识。
切忌小组学习流于形式,要特别关注小组学习活动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一些不公平的情况产生,这种情况只是把传统教学方式的观点运用在学生身上使得学生在被动式上课,对数学学习没有任何效益。学习好的学生在小组中包揽一切,合作学习在数学课上没有发挥到作用,其他学生仍是被动的,没有表现的机会,老师对于其他学生的不信任。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体现出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小组内学生的交流。只有通过合作,让每个人都能贡献和分享认知成果,让好学生主动和其他学生一起学习,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对事物形成更为丰富、全面、深刻的理解。教师根据教学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然他们自信的在学习氛围中找到学习兴趣。丰富学习生活。
三、思想品德教育
3.1思想品德教育的激发
数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的内容与文科相比略显枯燥,尤其是在涉及符号和数字的教学中,数学存在着许多难题。一旦解决问题的逻辑链条被卡住,老师和学生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数学问题也包含着具体的思想内容。如果数学教师能够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找到数学德育的突破口,梳理提炼问题中隐藏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渗透到知识分析链中。
3.2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数学课程中的德育渗透不同于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数学德育的切入点隐藏在许多琐细的课堂教育环节当中,要求教师抓住机遇,科学运用一个字词、一组例子、一列图表。习题结束后,及时对班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热爱祖国主义精神。
3.3培养科学严谨性教育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强烈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做到一丝不苟。在课堂教学和日常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举止、习惯。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经验和经验还是较为有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家长不断的、反复的进行监督和实践。严格地说,在数学训练过程中,学生从小就要坚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具有敢于挑战困难、不回避、能独立思考犯错的优良品质。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小学生的德育不仅限于数学课堂教学,还可以与课外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从小就可以学会在生活中遵守特定的道德标准,把自己培养成遵守道德规范的合格公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德育渗透过程中,教师还应树立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注意自己在交流中的正确言行,让学生佩服和佩服他们在数学备课过程中的标准和认真的态度,课堂教学与作业批改。只有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日常的数学研究中,才能保证今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德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方法[J].甘肃教育,2020(17):82-83.
[2]周毓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效性[J].新课程,2020(34):167.
[3]王永明.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浅析[J].读写算,2020(24):66.
[4]王尚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20(2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