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越芸
北京教科院大兴实验小学
【摘 要】近年来许多专家大力倡导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其中《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拓展数学课程内容的领域,减少机械和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今后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则是在此大背景下以“千克与克的认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实施及效果做一些具体阐述。
【关键词】数学 综合 生活实践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
近年来许多专家大力倡导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其中《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拓展数学课程内容的领域,减少机械和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核心素养也强调关键能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重在操作探究,通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问题提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设计课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并力求从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早餐”的相关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越贴近生活,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说此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些列的实践活动的延伸。
此前学校依托周边丰富的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到中华耕织园及绿兴农场进行了实践活动,学生认识了农具,了解了农具的由来及使用方法。同时,学生每个季节也都会去绿兴农场实践,“春种、夏管、秋收、冬藏”来经历粮食的种植、收获、磨面的过程,那么磨出的面粉去了哪里了呢?我经常听到学生有着这样的疑问。为此我组织全班学生分组做了一个小调查 “你们早餐都吃什么?喜欢吃什么?”对于调查的数据,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答案为面包,是啊甜甜香香的面包怎么可能不受学生欢迎呢?“既然你们喜欢面包,那么面包是如何制作成的呢?”看到孩子们对这个问题兴趣浓厚,我才决定开展此次在义利面包厂中完成的“千克与克的认识”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课程实施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那么此次“千克与克的认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是如何将“实践”与“综合”更好的呈现的呢?
1、重在实践
此次义利面包厂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首先提出了问题:“面包是怎么来的呢?”,有了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也是兴趣高涨,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有目的、有动力、有激情、有组织、有计划地去参与活动,经历了亲眼目睹,亲手触摸,亲耳倾听,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盘秤、电子秤对原材料面粉、白砂糖、盐、干酵母、鸡蛋、安佳黄油、水进行称量。并通过投放原材料、和面、造型、烘烤等环节经历了把原材料制作面包的过程。
2、重在综合
(1)数学学科内知识的综合
以往传统的数学课,数学知识之间往往是以直线式结构发展,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多,即使有一些联系也往往比较牵强。所以此次数学综合课程力求把多个数学知识点进行综合,让孩子充满兴趣的同时,锻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例如此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制作面包的各种材料投放顺序的问题便应用了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第三单元 “几和第几”“位置与顺序”的知识;把柔好的面团制作成精美形状的面包的过程运用了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对称”一课的知识;计时烤面包的过程运用了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学看钟表”一课的知识,制作好的面包被贴上价签售卖的过程应用了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知识。
(2)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
日常学校内的一日课程丰富多样,学生在按步就班的进行着各种知识的学习。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却恰恰可以解决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彼此隔绝,缺少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融合的问题。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加强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利用所学各学科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此次活动前,学生便通过网络查找、收集信息对制作面包的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也是数学与信息学科的综合;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面粉发酵的过程,是数学与科学学科之间的综合;学生通过写作把活动过程记录是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综合;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经历粮食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品格、珍惜粮食、珍惜当下是数学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综合。
(3)数学与生活的综合
最后一点我认为便是数学与生活的综合。通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综合,不仅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及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
例如此次义利面包厂之行,学生从绿兴农场的耕种、收获,并通过数学知识来参与制作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欢的早餐——面包过程,学生们切实体会到了书本知识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的思想。
三、综合实践课程的效果总结
(一)通过此次实践,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学科知识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目标的阐述中,提到学生应“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此次义利面包厂之行,有效的把数学学科教学及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有机融合。走进义利面包厂,开展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专注了学生的兴趣点。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有目的、有激情、有组织、有计划、有动力地去参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数学学科知识。
(二)通过此次实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形势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观念之一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学科教学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显然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这也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能够对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给予足够重视。在此次的“千克与克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全班分组调查了二年级学生爱吃的早餐的种类的问题,学生通过收集数据、调查分析,得出面包是大家最爱的早餐的过程提升了数据分析观念;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学生通过对原材料的多次估测、称量的体验活动,积累了活动体验,提升了学生的数感。
(三)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德育素养
当代学生就像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劳动中来,而不少家庭中的父母往往出现只是一心抓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的德育素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学校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的方法也一般通过说教的方式进行,学生的亲身感受并不深。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和经历粮食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品格,也能让他们更深刻的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更加的珍惜粮食、珍惜当下。学生更加爱惜生活的同时,也减少了生活中的铺张浪费现象。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能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精心设计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力争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出版社合编.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教学参考书二年级下册.北京:北京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学理,2004.1
[4] 白玉.小学数学低年段“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2006.
作者简介:巨越芸(1990.09.24-),女,籍贯:北京市大兴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