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李强
[导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李强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坪桥小学  400051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立德树人”,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所有课程中都要渗透德育。数学课也不例外。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可以利用教学、活动、故事、评价等对德育进行有机渗透,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渗透;数学教学
        近年,在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香港,爆发了一系列暴力乱港的事件,严重影响了香港的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而参与者不少都是年轻人,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回归之后,忽视了德育,没有大力推动爱国教育,甚至国情教育都很少,这不得不说是香港教育层面的缺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其实,2012年,党的十八大就已经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8年,习总书记更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立德树人,并对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提出了具体要求。
        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目标就是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一、为什么从一年级就要重视德育渗透
        “万丈高楼平地起”,总所周知,德育必须从小抓起,但这个“小”又是什么时候呢?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两岁到五岁的儿童,道德判断能力还很低,他们一般还不能从事物的本质上去判断别人行为的好坏。而六岁到八岁的儿童,心理活动规律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孩子入学以后,老师的话对他们有很大的权威,心理学上称这个阶段为权威阶段。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接近老师,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老师。老师的一切要求都是必须做到的。一年级学生对老师的这种信任心理特点是接受品德教育的有利条件。所以,一年级就开始对孩子进行德育渗透正当时。不仅德育课上讲德育,所有课程中都要渗透德育,数学课也不例外。
        二、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具体做法可以是以下方面:
        (一)利用数学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在数学教材中,德育内容十分丰富,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读懂并充分利用好这些德育素材,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就能不失时机地的完成德育渗透。如:在“准备课”的教学中,主题图正中出现的是一面鲜艳的国旗,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认识到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培养初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位置”的教学中,教材出现的是一座跨江大桥,桥上有各式汽车,中间是高铁,桥下是轮船,通过让学生观察,认识中国路、中国桥和中国速度,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在“6和7的认识”的教学中,出现的是同学们做大扫除的情景,教师要让学生看到每个人都在完成教室清洁,包括老师,大家分工明确,让学生接受热爱劳动的教育,同时认识到这件事情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从而培养合作精神。


        (二)利用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道德性是从他律逐渐转向自律的。八岁以后的学生才会逐渐由服从他人的规定过渡到服从自己内心的规定。教育上应该考虑儿童道德发展的这个特点,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这种转化。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对他们进行道德行为的练习,并且给于公平合理的表扬和批评。如在纪律培养方面,通过做游戏的方法,让他们从游戏活动中了解游戏规则,逐步接受行为准则的约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冠军赛、速算赛或抢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为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说话完整、书写清楚等习惯,还可定期组织“比谁听课最认真”、“比谁回答问题最完整”、“比谁的作业最清楚”的三比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三)利用数学故事进行德育渗透。
        一年级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对数学保持着很高的好奇心,?同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又对故事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寻找和挖掘一些数学故事,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的意志品质。如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当他还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时,已经能很快解决1+2+3+4+5+6+7+8+9+10这样的题目,他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学生学习与效法的。
        (四)利用正确评价进行德育渗透
        一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还不很了解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不好的。这时,教师的评价就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如有个学生看见别人的刨笔刀上有大熊猫的图案,由于喜欢,就把这个刨笔刀拿走了。学生产生这种行为,是因为他还不懂得别人的东西在没有经过许可的情况下是不能随便拿走这个道德原则。老师要给他们讲解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及时肯定和表扬他们的优良道德行为,劝阻或制止不良的表现。这是发展学生自我意识、形成优良品德的重要条件。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其实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时刻想着学生,能影响到学生,那就算是成功了。但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只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双重教育目的。“玉不琢,不成器”,一年级的学生就是一块璞玉,相信只要教师用心雕琢,学生们终究会成为有用之器。
        参考文献:
        [1]张守亮.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57.
        [2]刘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86.
        [3]张永萍.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9):25-26.
        [4]杨燕梅.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20(21):91.
        [5]于洪生.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读写算,2020(21):32.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