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李忠江 刘智才
[导读]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信息网络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李忠江  刘智才
         
        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景芝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信息网络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还不具备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世界观,很容易受社会以及网络中的不利因素影响,出现心理辅导问题。这些问题给我们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需要我们班主任根据他们的发展特点与需求开展教育工作。本文提出了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心理辅导教育的几种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班级管理;师生沟通;心理辅导
引言
        班级是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接触的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组织。打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能够让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更好地完善自己,使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就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班级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常常是以班级为最基本的单元开展的。因此,建设优秀的班集体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本文分析了影响班级建设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一、当前教师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素质教育的普及在教育改革的成果颇为显著,然而仍有部分教师在管理班级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教师通常以学习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关键参考。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也会存在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导致对待不公,更多地偏向于成绩分数优异的学生,这就导致了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但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教师对学生的庇护和纵容,对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由于一些班主任的年龄过大,对迅速发展的时代的产物接受度不是那么灵敏,对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掌握程度不高,就使新媒体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使用效率并不高,教师一味地在传统课堂开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班级管理。
二、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一)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效果
        当下,还没有走出家庭“一孩化”的背景,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心肝宝贝,个人意识很强,那么其逆反心理也强,尤其不接受批评,而个人问题又不少。对于常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不必一味地说教或批评,避免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更要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因此,班级管理一定要结合时代特点,结合生的特点,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从孩子的优点出发,先赞扬,后指明孩子的缺点,选择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提升教育效果。
        (二)要善于管理和调节情绪
        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我们要善于将自身正面的心理辅导传递给学生,以此优化学生的心灵。首先,班主任不能将自身的负面情绪以及消极情绪带到课堂,以免影响学生心境。其次,班主任要会控制自我情绪,不能在学生面前总是唉声叹气,更不能因某个学生犯下的错误迁怒全班学生。正如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好教师”。因此,班主任要及时读懂学生的心理辅导需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递情感的关怀,解决学生心理辅导上的困惑,满足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比如,学生的厌学问题,手机的滥用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因素。不少学生因为手机与父母和老师发生争执,面对这种心理辅导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在理解的前提下,对学生的潜在能力应给予肯定和赞赏,对发生的不当行为进行分解和剖析,并提出改进的希望,引导学生克服自私堕落,向积极活泼上进的一面发展。


        (三)充分树立班主任威信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民主关系,需要教师首先要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注重从管理能力、师德品格等各方面提升自己,这样才能为学生所尊重和信任,这是实施班级民主管理的基础。其次,要注意结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沟通方式,以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如,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每堂课课前可将前5分钟交给学生围绕班级管理展开自由演讲,并对演讲进行中肯的点评并提出期望,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我,提出自己关于班级管理的见解。对于优秀的建议给予采纳并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对于违反班规的学生,可以改变传统严厉批评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所作所为,并谈谈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什么影响?并选择何种惩罚方式等,通过这种体现平等与尊重的管理方式更容易体现民主管理的本质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激励教育
        班级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进入大学后,每个人的成长状况各不相同。在学习上: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好,能获得奖学金;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考试挂科。在思想上:一部分学生积极上进,热心参与班级管理,关心同学,帮助同学;一部分学生沉迷游戏,荒废学业,不但无心参与班级活动,而且对班干部的管理产生抵触情绪。针对这些不同的情况,班级管理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在管理时“眉毛胡子一把抓”。尤其是对学习成绩差、思想放松的学生进行管理时,更要掌握分寸。激励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使他们一步步走出学业困境、走出思想困境,融入班集体。
        (五)开放学习环境,构建和谐空间
        班级管理中,每个班级成员都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当下教育管理中安全是头等大事,从上至下最怕发生意外情况,最怕学生出了安全问题,所以就将学生封闭在一个狭隘的空间内教学生知识。学生在校自然以学习为主,而且学校衡量和评价一个学生的关键一环在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往往忽视了的长远考虑。学校中缺乏体育教育,缺乏审美教育,学生只知道读书考试,却没有审美能力,这样的教育模式不是素质教育,而是应试教育。学生的学习环境是封闭的,学生呼吸不到死读书以外的新鲜空气,学生只能被迫读书,学生在读书以外找不到任何乐趣,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件痛苦的事。素质教育理念下,书本知识的教学不再是教育的唯一内容,而应该开设各种学习交流活动,开展班级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更为开放的学习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六)科学制定班规,进行自主管理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班级管理的可依之规,是符合学生特点、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规矩,但是如何来制定规矩,由谁来制定规矩,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班纪班规的制定一定要体现民主,学生与教师集体讨论,共同制定,这样的班纪班规更符合大家的心理需求,更能体现大家的愿望,运用这样的班纪班规来约束学生,更有实际效果,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学生在管理中都是主人,这样的管理才是更民主的管理。
结束语
        在教学期间,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亚于课堂教学活动。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表率,要营造良好班风,打好教育基础,要正视学生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要科学制定班规,进行自主管理,要开放学习环境,构建和谐空间,要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效果,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卢光聪.班主任管理新模式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课程改革.: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40-41.
[2]张金钟.班级管理有效性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8(33):95.
[3]马丹.医科院校和谐班集体构建的理性诉求——基于班级管理中的心理辅导管理视角[J].知识经济,2018(08):161+163.
[4]时乐晓.关于心理辅导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3):198.
[5]陈卉,王璐婧,谭伟.开发智慧环境与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的实践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1476-14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