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结崧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文化德育融入小学教育中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而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们学习、认识传统文化,对于弘扬传统文化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对于当下时代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追求,不断充实学生文化视野与完善人格品质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石灯草文化是广东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渊源与地理风情,在传统文化资源传播中更具十足的代表价值。为了能够落实小学文化德育教育,将大石灯草文化融入其中,便成为了本文研究的重点,更希望在本文研究中,为番禺大石地区的小学文化德育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之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文化德育;传统文化;大石灯草文化;有效融入
引言
众所周知,在现代教育中,立德树人是基本教育目标。教育应当兼顾德育与教育的共同发展,使学生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从更多德育资源中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质与思想道德修养。而近些年来,乡土德育资源在各地德育教育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学术界亦在乡土德育资源中融入现代教育教学中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与认识,为全国在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大石灯草文化是番禺地区特有的地方性文化之一,无论是灯草本身具有的文化基本,还是制作灯草背后的工艺文化,老一辈手艺工作者所折射出来的光辉形象,对于现代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研究大石灯草文化在其中的有效融入,对于促进小学德育工作质量的显著提升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一、大石灯草文化的概述
大石灯草,又名大石灯芯草,常被称之为灯草而得名。在古代时期,灯芯草广泛应用于油灯灯芯材料之用。除却物用价值,灯芯草还具有十分珍贵的药用价值,常用于中草药材入药之需。因灯芯草味甘、微寒,含清心利尿的治疗功效,故而在中药治疗不寐、黄疸、小便不通等疾病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对于大石地区来讲,灯芯草是大石老一辈许多家庭中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很多家庭利用灯芯草的手工制作来补贴家庭经济之用。在老一辈人眼中,灯芯草的存在,可谓养活了一代又一代大石人也不为过。从历史渊源来看,灯芯草具有极其久远的历史,早在元代时期便有了灯芯草一说。关于灯芯草在古代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讲的是在广东信宜灯芯塘地区有位良家妇女名唤陈氏,父亲是远近闻名的大夫,她继承了父亲医药本领,在成亲之后日子过得还算不错。有一次有一对夫妻生下一个小女儿,但是因为疾病缠身,在救治无望之后向陈氏求救。陈氏用一种白色草药点燃后烫在婴儿身上,在半个月后婴儿奇迹般地好转起来。最后有一位小孩捡起了陈氏所遗留下来的白色草药,用来点灯之用,发现还可以用来照明,由于陈氏从信宜灯芯塘而来,故而在此后“灯芯草”的名字开始在当地广为流传至现在[2]。
对于我校来讲,大石灯芯草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并不仅仅限于药用价值,更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德育价值,可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舍己助人精神
灯芯草外形十分平凡,以圆筒形多见,且曲折不平,但是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与物用价值。以药用价值来讲,灯芯草属于一种中药,在治疗病人中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而在物用价值中,灯芯草可以通过点燃自己来照亮他人,体现出舍己为人的精神。人们常说蜡烛具有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但是灯芯草用作灯芯点燃之用,又何尝不是舍己为人呢?与此同时,在很多地区中,灯芯草还可以用来编制草席、草帽以及蓑衣等。所以对于德育工作来讲,灯芯草所体现出来的舍己助人精神,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文化因子。
(二)虚怀若谷品质
在很多地区中,灯芯草还可以用来作观赏之用。事实上,灯芯草在历史发展中一直有着“禾秆里的珍珠”的美誉,在灯芯草未加工的形态下,具有十分高的观赏价值。而对于番禺大石地区的很多家庭来讲,尤其在农村地区,老一辈人常用灯芯草制作灯芯球、灯芯花,在种植、制作、售卖中补贴家用。可以说,在灯芯草平凡又美丽的外表下,它即可以去除枝叶而用作多种用途,也可以直接用来做景物观赏之用,它养活了一代又一代大石人,它可以充分接纳外界文化的需求,具有十分可贵、值得学习的虚怀若谷品质。
(三)文化交流价值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之间,广东番禺大石地区的灯芯草是当地农产品的重要代表之一,且带动了当地药材产业的显著发展,更在特产出口、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在国际交流、弘扬文化自信中体现出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而这些教育文化因子,是当下素质教育下的德育工作应当重视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德育中融入大石灯草文化,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3]。
二、大石灯草文化融入小学文化德育教育的途径分析
(一)了解灯草现阶段发展状况、积极学习传承灯草制作工艺
在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下,大石灯芯草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人们不再以灯芯草作为赖以生存的资本,随着需求量的不断下降,灯芯草收购价格也在呈现断崖式下跌,从事灯芯草种植、制作行业的人员数量大幅缩减。与解放时代相比,现阶段的大石灯芯草种植面积已经锐减至十分之一,相关从业人员数量更是减少至二十分之一。在这样的趋势下,大石灯芯草不仅可能会在未来面临优质物种资源濒临灭绝的危险,更有可能会出现灯芯草手工艺制作中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失传现象,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据当地村民口中得知,老一辈人不再依赖灯芯草作为经济来源,而年轻人更看不上灯芯草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加上灯芯草制作工艺的难度,年轻人中会灯芯草制作工艺的人员数量越来越少。
针对这些现象,我校在引导学生们开展灯芯草文化实践活动中,对灯芯草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在组织中学习灯芯草手工艺作品——灯芯花的制作工艺。通过灯草工艺的学习,不仅有效锻炼了学生们在灯芯草传统工艺作品制作中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达到磨炼学生意志力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们能够在工艺作品制作中体会到老一辈手艺人的艰苦奋斗精神,更能够从中加深对灯芯草文化的印象与感悟,不断培养自身的敬业精神,能够在自己的学习上有着更加积极的表现与刻苦奋斗的精神[4]。
(二)校内组建灯草文化社团、弘扬大石灯草特色文化
我校所在地区——广东番禺区西北部大石镇,是大石灯草文化的传承基地,更是灯草文化的历史发展起源。在很多曾以灯芯草作为赖以生存资本的老一辈人眼中,灯芯草的存在,养活了数代大石镇人民,故而现如今的大石镇在享受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便利之际,我们作为土生土长的大石镇人民,不应忘记这一段光辉历史、更不应在时代发展中忘记祖先们吃过的苦与走过的路。所以为了能够在校内发挥灯草文化传承基地的重要作用,校内会专门组建灯草文化社团,我们还邀请了番禺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何杏珍老师、灯草协会副会长廖书记以及我校领导梁校长与植校长共同作为灯草文化社会的主要负责人[5]。为了能够在社团中弘扬灯草文化的同时传播我校特有的校园文化精神,起到展示校园形象的目的,社团成员们纷纷献计出力,为打造富有校园艺术特色产品而不断发挥所能,以便于促进全体师生对灯草文化的热爱之情。比如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灯芯花编织活动,使学生们能够尝试在活动中学会怎样利用灯芯草来制作传统手工艺,在借助网络资源来开展线下活动,使学生们在艺术感染、工艺传承中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情操、提升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样对我校在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灯草特色文化风景线中有着十分积极的活动价值。
(三)提高校本教材德育研究力度、促进灯草文化走进德育课堂教学
校本教材资源是校园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如何将大石灯草文化融入校本教材资源之中,在近些年来也是我校教材编研组一直以来所不懈追求的目标。而在2017年,我校校本教材《一草一世界》已经开始发挥出重要的德育价值。在多年以来,使教材能够完美融入教学工作中,使学生们能够在欣赏教材资源的同时,发挥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不断培养学生们对本地灯草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习灯芯草所体现出来的可贵精神与宝贵品质,是教研组的共同研究目标。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预订以阶梯性德育方面开展德育工作。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在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特征的前提下,使低年级学生们能够先对灯芯草有着基本的认识与了解,能够对灯芯草的形状、气味、颜色以及作用进行简单表述,同时还可以借助家人长辈之口来了解灯芯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贡献,教师可以定期引导低年级学生来开展民俗馆参观活动,使低年级学生在活动中对灯芯草工艺作品等民间艺术有着充足地认识与了解;而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讲,在了解灯草文化基础上,可以开始学习关于灯草工艺文化的制作方法、绘画作品等,还可以根据自己对灯草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来书写作品心得等,重点加深对灯草文化的感悟作用;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综合实践活动属于重点德育内容,比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灯芯草的重要应用价值,了解灯芯草在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贡献,能够利用粤语、英语、普通话来组织同学们开展灯草义卖活动等,为灯草文化节提供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2018年11月陈文敏老师在富丽小学执教《我是灯草手艺小传人》区级公开课,获参会领导及老师一致好评。由于是异地教学,在任教学校班级还掀起一股学习大石灯草手艺的热潮。
(四)积极开展灯草文化主题活动、加强对大石灯草文化的弘扬氛围
在传统文化教育开展过程中,应当在其中践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而为了能够兼顾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传承灯草传统文化过程中应当积极以开展主题文化活动来作传承之用,往往具有极佳的德育价值。比如刚才所说的灯草义卖活动,可以组织社团学生们一起将活动中所制作成的灯芯、灯芯球等工艺作品挑选在灯草文化节中开展义卖活动。使学生们在义卖活动中对人们讲述灯芯以及工艺作品的应用价值,使更多人能够了解灯芯草的物用价值与文化价值。在义卖活动开展中达到传承、弘扬灯草文化的目的,更能够在其中实现微薄经营利润的增长,激发学生们对义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积极性;还可以联系学生家长们,一起构建家校合作活动。因为很多学生都来自于大石镇的多个乡村地区中,这些学生家长对灯草十分熟悉,熟知灯草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等,学校可以在开展家校合作中,促进家长们在校园内开展亲子互动活动,还可以在校内开展家长教育讲座活动,进一步加强灯草文化的传播作用;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与本地灯芯草研究会的专家们开展讲座活动,在讲座活动中使学生们对本地更多传统文化有着更加深入地了解与认识,比如可以在讲座活动中以本地的龙舟文化、宗祠文化、牌坊对联文化以及关帝岗公园文化等为主题开展讲座活动,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中加强德育质量,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教育作用[6]。
每年的金秋十一月,在学校举行隆重的灯草文化节,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小传人展示灯草技术,交流学习心得,宣传传统优秀文化,努力为大石文化贡献力量。经广州日报、信息时报、番禺日报记者的争相报道,让我们大石地区的灯草文化传播更深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石灯草文化具有千百年历史渊源。尽管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灯芯草愈渐面临多种问题,但是作为新时代学生,不应该忘记先祖们赖以生存的灯芯草,更不应该忽略了灯芯草背后所体现出来的重要德育文化价值。因此将大石灯草文化有效融入小学文化德育教育中,是我们小学教育应当重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梁玉妍. 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 文渊(小学版), 2019, 000(008):14.
[2]何晓潼. 大石灯草文化节[J]. 广东第二课堂(上半月小学生阅读), 2018(11).
[3]邓冰. 深化乡土文化,激发热爱大石之情[J].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07, No.458(02):18-18.
[4]方吉庭. 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 学周刊, 2016(11):126-127.
[5]张桂兰. 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3):260.
[6]巩清志. 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索[J]. 华夏教师, 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