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董静静
[导读] 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化学的学生
        董静静
        山东省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化学的学生来说,化学是充满未知且陌生的存在。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有趣生动的化学实验加入课堂中,就会使课堂充满趣味性,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让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完成对专业知识的探讨和研究,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本文对趣味化学实验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化学实验;运用
        
        引言:化学作为初中生刚刚接触的学科,它并不是传统印象中需要学生死记硬背且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充满实践性的课程。随着近些年来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发展,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的进步,来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和对学生全面性培养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情况,开展简单的趣味科学实验。初中化学中有很多的小实验都可以联系到现实生活当中,学好专业的化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热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知识。
        一、趣味化学实验的概述
        目前很多教育机构在教学化学这一学科的过程中是存在问题的。首先要明白化学在初中是一门新学科,所有学生都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化学是充满理论和实践的。所以在教学化学的一开始就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趣味化学实验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趣味化学实验的目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操作简单,原理明显且安全性高的一些小实验,来完成对学生知识内容的教导。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变得频繁起来,又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内容的了解与掌握。有趣的化学实验能够更好的增加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更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好坏与否。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学生对化学提不起学习兴致,对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主要也是因为化学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化学元素、化学周期表和化学方程式等等。而这些知识内容都十分的相似,学生如果不能及时的理解教师教学的内容就只能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不仅没有学习效率,而且很容易就会让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抵触的心理。这就与教师的教学目的背道相驰,得不偿失了。
        三、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
        1、利用趣味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初中是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的阶段,一些陌生的学习内容例如化学元素、元素周期表和化学方程式等等会对学生造成不小的学习压力。这时教师运用有趣的化学实验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知识也不在晦涩难懂,使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金属元素钠NA的时候,由于钠NA不会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所以它会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与水产生剧烈反应。可以由这个元素展开一个有趣的小实验。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出一小块金属钠NA,用镊子取出之后,吸干净表面的煤油,切下黄豆粒大小的钠NA将它投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钠NA浮于水面之上,形成一个光亮的小球放出了大量的热,四处游动并发出响声。由此可以证明钠NA的密度比水低,且金属活泼性强。与水反应产生了气体。
        2、利用多媒体手段完成趣味化学实验的教学
        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与应用,有助于学生在更为生动形象且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知识,但是有一些化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是存着些许的危险性的,例如就有很多化学实验是需要外在条件辅助的,比如点燃、加热、高温等等。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就要格外注意提起重视,也要让学生知道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可以在课堂和生活中进行实践操作的。要避免由于学生的不恰当操作而引起不良的后果。例如在学习镁Mg这个元素的时候,就会涉及到学习镁条的燃烧这个实验,但是镁条在燃烧的过程中会发出刺眼的白光,造成了强光污染,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不注意保护的话,强光会对教师和学生的眼镜和皮肤造成损伤。所以在进行这个化学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学会灵活变通,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利用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告诫学生所有的化学实验都要在教师陪同的情况下完成,不得擅自操作。
        3、利用趣味化学实验加强对化学方程式的印象
        化学方程式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化学方程式是很容易被学生混淆的,也是有很繁多的需要记忆的知识内容。这就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从而导致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对学习化学产生抵触消极的心理。例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酸是可以和很多活泼金属产生反应的,通常都会生成盐和氢气。学生只要记住生成这两种物质所需的条件是与稀酸发生反应的是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就好。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则是不会和稀酸发生反应的,也就不会生成盐和氢气。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做两个趣味的化学小实验加强对比性。可以利用金属锌Zn和金属铜Cu分别于稀酸发生反应,观察它们所产生的变化。教师首先取一粒锌粒,倾斜试管,使锌粒滑到试管底部,加入一滴管的稀盐酸。就会发现锌粒在逐渐消失,周围有气泡生成,且产生了大量的热。金属锌Zn和稀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同样的实验步骤金属铜Cu就不会与稀酸发生反应。学生这个时候就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主动动手操作,通过实践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加深对知识内容的印象。方便记住化学方程式,也不会混淆了知识内容。
        4、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到化学知识,也要让学生学会走出课堂,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到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比如在生活中,放置在一旁的自行车,它的车架为什么会生锈?一些古代的书法作品上,他们的字迹为什么可以保存这么久也不褪色?让学生站在化学的角度上,去思考这些问题,与同学们一起去探究正确的答案。有了一定的思路后,再由教师规整解答。第一个问题车架之所以会生锈,是因为车架的构成是铁Fe,铁Fe是很活泼的一种金属,它在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时是会发生发生氧化反应,从而生成氧化铁。氧化铁的颜色在自然界中通常是呈红褐色的,也就是我们生活中俗称的铁锈。铁Fe发生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3O2=2FeO3。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更好解答了,书法之所以可以保存时间这么久,是因为古人在创作时使用的是墨,而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C有很强的稳定性,在常温的环境下,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的时候,也不会有变化,再加上古人保存书画方式讲究,有专门的装裱方法,所以才可以保存时间长久。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知识点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入趣味化学实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要善于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内容,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内容,达到想要的课堂效果。但同时也要对趣味化学实验的安全性提起重视,在安全的前提下传授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吉佳.如何将趣味化学实验高效运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J].新课程,2020(37):98.
        [2]陈义文.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34):56-57.
        [3]石曲旺姆.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2020(32):105.
        [4]黄锡林.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新课程,2020(28):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