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倾听稚嫩的声音” 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郭莉
[导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
        郭莉
        安徽省芜湖市 师范附属小学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试述了教师用心倾听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倾听,宽容纳悦,欣赏品读
        引  言
        现在的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想方设法努力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积极创设能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情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见来进行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主动获取学习的体验和能力提高。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途径和场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课堂教学要脚踏实地的要为学生而设计,教学中,教师学会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尤为重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因而打造一个倾听的课堂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一、教师要兼具宽容、纳悦的倾听。
        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相互应答的过程。倾听的核心是思考。教师倾听时首先应该建立在尊重和信任之上,面对课堂上发出的不同声音要学会宽容、纳悦,要尽可能地肯定学生发言中的合理成分。因为,学生的每一种想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对于教师来说,让每个学生的不同想法相互碰撞,才是教学的最大妙趣所在。
        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目前课堂上学生不愿或不会倾听,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教师没有学会倾听而引起的。在平时,我们总是要求学生要认真倾听老师的发言、同学的发言,但教师却不一定能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学生的话还没有讲完,我们就抢口强说;学生的话还没听清楚,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作为老师,我们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自己首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做一位专心、耐心的倾听者。在课堂中,当学生要发言时,我就以听众的角色,同他们进行交流,无论学生的发言是正确还是错误,不能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也可以坐到听众中间和他们一起听,让他们明白,听不光是老师的事,而是师生共同的事。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打断他们的回答,还可以采用非语言信号,如:交换眼神、侧身倾听、举目凝视、含笑点头等。当学生感到老师在倾听自己的发言时,便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觉得自己得到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这样一来,可使学生感到倾听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殊不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奇妙的“大千世界”, 课堂中教师如果能尊重学生微妙的个性差异,就一定能在学生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只要静静地站在角落里倾听,稍稍给他们一点鼓励,把足够的空间交还给学生,孩子们一定会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们奇妙的情趣,奇妙的思维,奇妙的想象,师生之间也会弥漫、充盈着一种精神氛围。
二、 教师要认真品读学生的言外之意。
        教师不仅要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还要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要循序渐进地与学生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太棒了”的共感共鸣。这样课堂教学,有交流才有价值。学生在阐述其见解时,会不经意带出一些很有探讨价值的“副产品”,这时,学生可能是“无心”的,但教师一定要“有意”,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他们的奇思妙想。
        例:求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下图(单位:厘米)。
        已经有学生想出了三种解题的方法:(5×10+5×5+10×5)×2,5×10×2+5×5×2+10×5×2 ,5×10×4+5×5×2 。师发现一个学生手举起来又放下,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就问:“××同学,你还有什么问题?”如果老师满足于在备课时预设的三种解题方法,放弃了那双举起又放下的手,忽视了那张欲言又止的嘴,那么就不会出现下面这没有预设的精彩和自发的掌声了。
        生:老师,我还有一种算法,算法是5×10×5。
        师看他列的是求长方体体积的算式,于是就说:“题目要求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不是求体积。”其他同学都笑了。


        生:老师,我是求长方体表面积的。
        师:你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起先,老师枉猜学生的心思,可听说学生确实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马上转变想法,决定把宝贵的课堂时间再次交给学生,一“听”为快。)
        生拿起一个长方体学具,指着说:“长方体的一个侧面积是5×10,我把它当作2个5×5,那么4个侧面就是8个5×5再加上上下两个底面积2个5×5,这样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一共就有10个5×5,即:5×5×10。 短暂的沉默后,教室立即响起了掌声。 赞扬的掌声证明老师的决定是正确的,赞扬的掌声表达着学生的心声:我们需要解释自己见解的时间。又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也有一种新的解法,列式是5×10×5。”
        师:你的想法跟刚才那位同学不一样吗? (这次,老师不再枉猜学生的心思,枉加自己的想法,放手让学生一讲为快。)
        生:我是把底面积转化成侧面积来计算的,两个底面积的和刚好等于一个侧面积,长方体表面积一共有5个5×10,所以列式是5×10×5。
        掌声又一次响起。 这掌声,不仅是对自我的肯定、赞赏,也是对老师的肯定,赞赏……
        在教学过程中,倾听时,只要教师尝试进入学生的世界,细心体会学生发言中的深层次含义,就一定能真正理解学生的需求,并为此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而得到学生的认可,并从中获得教师的满足感。
三、教师要巧妙应对学生“不同声音”。
        当课堂上出现“不同的声音”时,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巧妙应对,充分利用,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当教师听到学生不同见解时,只要是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都要给予一定评价,刨根问底,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见解,耐心听学生解释,帮助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这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组自己与家人的旅游照片,让学生欣赏,然后由为我的照片做镜框,引出周长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巩固练习时,我让学生计算镜框的木条长度,一般学生都是按照周长公式写出算式,有些算式在算法上略有些差异。当有个学生说出“(3+2)×2+4=14”的算法时,我着实有点吃惊,沉住气,问他:为什么要加4?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他回答说:“因为镜框接口的地方要多用一些木条。”孩子的想法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合理而恰当。因此,教师及时表达自己由衷的赞美:“说的非常好!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肯定会有浪费,这位同学的想法很好,不过我们在计算的时候,会有些损耗,是忽略不计的。”
        再如:在周长练习中,教师出示一道求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周长的题目,让学生解答。有个学生回答:6×3=18厘米。我问全班同学:“他这样列式对么?”大多数孩子都持否定态度,而这个学生解释说:“两条长的边是两个6,两条宽是一个6,不就是3个6么?”听了他的解释,竟然意外发现他的想法竟然是对的,算法体现了简化原则,教师在一次用赞赏表示肯定。
        可见,课堂上,学生出现的不同想法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因此,教师用心倾听课堂上发出的“不同声音”,会激发了孩子们思维的碰撞。
        教师的耐心倾听,以部分学生的正确认识激活了全体学生的智慧火花,从错误中提升了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错是一种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于调控,站在新的视角给“错误”以新的定位,热忱地引导点拨,抓住错误延伸,诱发思维,开启心智。挖掘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用我们的热情去倾听,用智慧去激活学生的“错误”,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出阳光般的生命活力。
        总之,倾听是一门艺术,倾听是一种修养,倾听更是一种智慧。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没给学生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老师的倾听,便在心灵上给予了学生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真正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用这双有效的善于倾听的耳朵,在学生“迷路”的时候,用心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音,那么老师与学生就能打造一个用心倾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也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赵红婷《有效数学课必须关注的10大要素》,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页。
网络文章类
[2]袭少琼:《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倾听》,道客巴巴网http://www.doc88.com/p-1055432843663.htmlhttp://202.112.88.32/lunzhu/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