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素养背景下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 张春健
[导读]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高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张春健
        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  253500
        摘要:在高中教学过程中,高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历史也是各级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学科。以往的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任务主要是对历史知识的学习,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历史教育者们所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核素养背景;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引言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可能会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部分学生在自制能力方面还比较弱,在课堂上学习时无法做到全身心投入,学习不感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转变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历史知识讲解的同时,更为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为此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上就应该更精心的谋划,探索课堂提问的技巧,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提问,增进师生互动,全面增强教学效果。
1充分利用历史教材,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笔者认为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奠基石,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发展,立足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分析历史史实,这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理论支撑。例如历史教师在教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时,可以从教材中对秦始皇、李斯、商鞅的政治理念入手,结合典型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中央集权制对我国古代政治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一举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制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是基于特定历史背景下,正所谓是“分久必合”,秦朝结束了各国分裂割据的形式,统一了六国,为中央集权制的实施奠定了政治基础。秦始皇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进行中央集权,例如统一文字,奠定小篆在书写上的地位;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推行法家思想,制定严苛的律法制度;实施朝议和郡县制度,便于皇帝的管理。学生通过对教材的自主解读和探索,对于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进行分析,辩证看待这种制度,在诸侯割据分裂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多民族的融合,利大于弊。但是这种制度对于底层劳动群众的压迫比较大,在历史长河发展中会逐渐淘汰,民主制度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学生在自主辩证分析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2合理构建教学方案
        高中历史教学本身具有强烈的学科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让学生可以将历史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与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维度的层次去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生的背景和后期产生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将核心素养的思想融入到历史学习课程的每个环节,从前期的教学设计工作一直延伸到具体教学方法的输出,均能力求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着力于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和技能的深化情况。在具体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上,教师应该从思想开始转变,要有创新精神,贴合核心素养的要求重新构建高中历史的教学,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一列可视化的手段将历史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从客观的角度认识历史,感悟历史。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思想上改掉以往填鸭式的陈旧思路和老套的教学方式,可以将20世纪以来的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同学们呈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师以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四条主线,分别构建其各自的本质特点,延展多层的分支,使学生生动、系统、深刻地了解20世纪以后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从时空的角度引导学生构建各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时间轴,通过时空定位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从深层理论知识的角度剖析历史事件,潜移默化地养成“空间观念”,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唯物史观培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键是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提问方式上进行更丰富的设计,传统上教师一般都是采取直接提问的形式,这样学生不会感兴趣,还会感到学习压力,实际上即使是针对一个知识点,也可以采用多种提问方式,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提问也不会显得那么单一枯燥。生活化的问题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是他们比较熟悉的话题,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将历史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历史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身边事情融合到一起,这样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并且有助于对学生强化唯物史观的培养,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岳麓版高中历史“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学时,在分析新中国以来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么多科技成就的时候,要结合到国家的相关政策,最重要的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变化,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让学生们认识到正是由于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才促使人民生活得到各方面的逐步改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关系的进步,从而强化对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重要价值。
4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教学改革目标随着当今受教育群体不断发生改变,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教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才会更加顺利。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机教学设备,不仅体现了当今的信息发展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带动了整个课堂的发展方向。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不仅是课堂的学习者,还是教学的参与者与主导者。我们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开展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我们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首先规划好本节课分为几个课时讲。通常来讲,第一个课时其实是最重要的,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首先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前安排教学电影,通过播放电影,可以让学生首先了解到本节课所授内容发生的历史背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高校课堂构建中,教师应注重以构建合理教学方案、引入问题驱动教学、创设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拓展活动为出发点,规划教学内容,通过创新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梁永.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思考[J].亚太教育,2019(12):81.
[2]石振强.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801-803.
[3]许榕清.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65.
[4]马红燕.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47-148.
[5]刘向阳.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9(33):108-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