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萍
宜春市第一中学
【摘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2017年课标对高中政治学科提出活动型教学应运而生,但几年实践研究发现收效甚微。为何要开展活动型教学、开展活动型教学有何积极意义、当前没能全展展开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开展活动型教学,笔者基于这几点对活动型教学在高中政治课上的运用展开思考和研究,希望通过教师思想观念、能力提升方面创新活动型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真正开展好活动型政治课堂,培养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活动型教学 核心素养 课程改革
活动型课程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的一个亮点和创新。它的目标在于立德树人,从原来谈三维目标转到今天的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高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培养有立场、有理想;有思想、有理智;有自尊、守规则;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
一、活动型教学在高中政治课运用的积极意义
1、活动型教学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相统一的课。其中,思想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的根本特征及其灵魂,离开了思想性,高中政治课就称不上是思想政治课。也许思想政治素质可以靠理论灌输来实现,但若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是形成和提升应是最好的。因此,我们不仅要通过理论的教育,更要通过联系社会实践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育。学生自主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不仅可以完善知识结构体系,而且可以提高学习的技能及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活动型教学有助于促进高中生发展
高中生的政治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单单靠教师的一味说教,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单纯运用传统理论讲授法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认为教师就是来讲大道理的,来洗脑的,政治老师就是口水……等反面声音。活动教学可以很好的把认知与体验相结合起来,更好实现本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的要求,它不仅遵循高中生思想情感发展规律,也符合认知发展规律。
3、活动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
活动教学法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注重“三位一体”。其教学思想以能力为中心,强调学生如何学,不仅注重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的体验过程。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设计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知识建构者。它不仅能课堂更生动有趣,而且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但要开展起来需要调动老师的聪明才智中,所以无论年轻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教师都有利于快速令其成长,提高其教学质量。
二、当前活动型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活动型教学最大的困难在于很难落实到平常的教学课堂中,很多时候只会出现在公开课、汇报课、示范课等,特别是优质课比赛中,究其原因主要是:
1、思想观念还没跟上。
大多学校还是以高考上线率作为考核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让很多教师总是想办法如何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学分数,现在学生和家长急功尽力的思想,很多都是希望学校是想办法来提高教学成绩的,而不是搞一些花花肠子的新花样。毕竟活动型教学对知识点的讲授上肯定更少,而且练习和背诵也会更少。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政治课是文科,只要多背背书、刷刷题就不会考太差,不想浪费太多时间在活动开展上,不然反而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所以思想观念上的不跟上,对于活动教学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不太认可,很难进一步真切地落实。
2、形式化程度较高。
即使在一些大型的优质课比赛中,很多教师使用的活动型教学也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只是觉得一堂优质课没让学生动起来不像这种课,活生生把一堂优质课上成了一堂表演课,学生一整节课站着讨论,讨论的问题没有太多意义却非要安排这样的活动。在调研中发现,高中政治课上使用最多的活动就是小组讨论活动,很少使用其他活动进行教学。而这种形式大多是由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间到后由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进行汇报。这种活动大多时候都是在走流程,如果一旦讨论结果没有达到教师预设的期望,教师就可始回到传统的讲授方式来。有些迫于教学进度,把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时间缩短,甚至直接忽略,回归到传统的讲授法上来。
3、学校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活动教学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探索、实践,通过活动强化知识、获得经验、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空间,像角色扮演类活动,没有活动空间是很难实施起来的。而现在市直或下面区县普通或重点高中的一个班大部分在50人以上。教室里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开展活动。政治课又不像生物、物理、化学课有专门的实验室,所以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比较难全面展开。
三、教师如何在高中政治课上开展活动型教学
高中政治课堂上如何调动教师更好地开展活动型教学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知识,注重各环节的设计,能够赋予这种“活动型”学科课程更丰富的内涵,力求“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设计内容化”。使课程活起来,让学生自己真正学起来、探究起来、思考起来,真正做到“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而且活动的形式可以不断创新,可以是小组探究活动,也可以有讨论辩论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策划设计活动、成果展示活动,还可以加一些户外采访活动、展馆参观活动、问题调研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
要做到这些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所谓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潭水。所以要求高中政治教师:
第一,应该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育不是仅仅将已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成长为一个会学习的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首先自己要扮演好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角色。
第二,应该成为有行动能力的学习者。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是活动型课程,教学效果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表现加以测评。学习的关键就在于有无行动能力。如果说教师都没有行动能力,又如何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传统教育培养的人不乏“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做的能力不如说的能力。
第三,应该成为有创新能力的学习者。现代社会是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快,仅仅依靠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是永远无法完成的任务。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教师首先自己要树立创新性意识,不能仅仅作知识的跟随者,而要立足于世界前沿,做知识的创新者,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顺应新高考改革需要,如果活动型教学在高中政治课上能够广泛应用,必定会对高中生、对高中政治教师以及其他学科的课程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活动型教学并不适用于每一节课的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所谓“教无定法、教有其法”作为高中教师应该多学习和思考,通过对各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有益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有志青年!
【参考资料】
[1]王同林 《基于活动型 课程教学反思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6
[2]汪学余 《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主旋律》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8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李贵波 《活动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https://www.docin.com/p-2281455260.html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普通类一般课题《活动型教学对培养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编号:19PTYB137.